迁安职教中心“微志愿”活动:微小事传递大温暖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李瑛 刘亚会 杨玉芬)利用所学专长帮助他人、通过自己特长服务社会、看到地上有垃圾捡起来……这些都是细微小事,无需有人刻意组织、无需他人发动,不论何时何地,哪怕只有很少的时间,都能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作贡献——这就是迁安市职教中心微尘共青团服务站开展的“微志愿”活动,几年来,这种“微志愿”活动一直被职中学生们延伸与拓展,他们以“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默默奉献精神,温暖着身边人的生活、温暖着迁安人的心。
温暖一:
勿以善小而不为
“天还下着雨呢,看你们的衣服都浇透了吧,真是辛苦你们这帮孩子了,我一个电话你们就大老远地赶过来给我修车,也没想到这车胎扎了这么多小孔,让你们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补完,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濛濛细雨中,迁安市职教中心的教师刘文合看着两个刚刚给他补完车胎的学生又是心疼又是感激,“没事的,老师,这是我们微尘共青团服务站应该做的!”站起来边拍着蹲得有点发麻的大腿,该校机械专业的两个学生笑着对老师说。
学生们所说的微尘共青团服务站,是由迁安职教中心一群学生组建的一个爱心团体,“2011年我们由原来的老校址迁到现在的新校,因为地处南部新市区,周围没有修车铺,而学校几千名的老师和学生大都以自行车、电动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经常是出毛病了就得推很远的路才能到家,看到这个情况呢,我们学校11级机械4班的团支部成员们就自发组织成立了共青团服务站,利用自己所学的机械专业主动为老师学生们修车,这帮孩子还真是挺可爱的!”机械专业的团支部书记李秀梅老师介绍。
“这也都是同学们的力量大,服务站成立后加入的同学越来越多,后来我们就以‘微尘’为名,立志从小事做起,发挥机械专业特长,利用课间和自习时间,为广大师生提供义务修车等服务”,学生李楠有点不好意思。如今,服务站的成员已经由机械专业扩展到全校学生,现在已有百余名学生加入,两年多的时间服务站已经为师生解决了补胎、修车、理发等急难小事千余件。
温暖二: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下一个理发的同学作准备,请抓紧时间!”这是13级机械2班的学生正给本班同学理发。“瞧,我的头型多酷!真是妙手巧剪啊!”理完发的同学看着镜中的自己由衷地说。听着同学们的夸赞,看着大家阳光帅气的发型,“理发师”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在该校,白天书声朗朗的教室,晚自习又成了同学们的“理发教室”。服务站成员有专业的理发工具,每学期两次义务为同学们理发,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方便,也提高了自身的职业能力,更为同学们节省了理发费用,据悉,每年理发教室为同学们节省资金达26000余元。
“九九女儿红,埋藏了十八个冬,九九女儿红,酿一个十八年的梦……爷爷奶奶们,我们歌唱得可好听、舞跳得可还美?”“歌好听、舞优美,真是感谢你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欢乐啊!”“我们只是利用可支配的时间,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您们高兴啊,我们就开心!”好一派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的场景!这是职教学生在为福利院的老人们唱歌跳舞,之后,又陪他们拉家常。
除了帮助师生排忧解难,服务站的同学们还走向社会,坚持到福利院等地开展慰问服务活动,不仅给老人们带去了极大的精神慰藉,也增强了自身敬老爱老的意识,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而学生们在一次次志愿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快乐自己、提升自己。“我很幸运成为志愿者,当看到服务对象给予我们一个微笑、一个谢谢的眼神,我们是多么的开心与幸福,因为我们得到了他人的认可。”11级仪表1班学生王月仙说。“做一名志愿者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能提高个人素质,还能提高人生价值,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13装备制造工程系学生刘玉佳说。
温暖三:
“微志愿”精神薪火相传
2013年11月,11级机械4班的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微尘服务站却并未因此而解散,13级机械2班团支部接管了服务站工作。“我们从11级机械4班团支部手中接过大旗,继续为广大师生服务,用更热情的服务为师生送去温暖,把我们的志愿服务精神传承下去,让微尘共青团服务站走得更远。”李秀梅老师表示。
“我是一名受助者,一天晚上放学时,我发现自行车坏了,这可怎么办啊,正当我焦头烂额之际,两名服务站的同学主动提出帮我修车,他们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虽然不会修车,但我会尽己所能帮助、关爱他人,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像我一样感受到温暖。”13级旅游专业学生徐淑月说。
除了为师生排忧解难这些小事外,服务站还在全校及室内各社区发起“光盘行动”“捡起塑料瓶环保增收”等多项公益活动,宣传环保知识,清扫卫生死角,增强了全校同学和市民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走进特殊教育机构,陪那里的孩子聊天、散步,教他们知识,同他们一起做游戏;走上街头、公园等公共场所,发放文明交通单,擦拭橱窗、垃圾箱、栏杆等,他们用行动彰显了“微志愿”精神,用爱心温暖了他人。
“‘微志愿’活动的开展大大促进了全校的德育工作,学生们在活动中锻炼得更加懂规矩、讲文明、讲诚信,受惠师生感恩意识也加强了,还助推了学校义工校园建设,又促进了学校德育目标的达成,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和普及化,用‘小行动’汇聚起‘大文明’。”该校副校长陈小宝十分欣慰,又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