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道路交通事故敲响警钟
了解驾驶盲区是安全行车前提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海健 季男 魏伟) 近日,我市发生两起由大货车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这两起事故均为大货车在路口右转时致人死伤,而事发时驾驶人均无察觉。记者从市公安交警支队了解到,驾驶盲区与操作不当是事故祸首,而驾驶盲区常被驾驶人忽视,因此更容易引发事故。
交警表示,了解所驾车辆的驾驶盲区应是驾驶人的基本功和安全行车的前提。驾驶盲区因车辆、驾驶人身高、座位调整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大货车盲区在驾驶人的前方、右侧1米到1.5米之间。由于车身高,车头处从地面往上1米左右也是大货车盲区。
这一视线死角引发的事故较多,而很多驾驶人却对此并不了解。《河北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29条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转弯、变更车道、超车、掉头或靠路边停车,应当提前100米至50米开启转向灯”。根据法规规范驾驶,驾驶人才能规避盲区风险。
交警还提醒,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也要有车辆盲区意识,与右转弯车辆的右侧至少要保持2米左右距离。
此外,小客车同样有驾驶盲区。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我市曾发生这样一起事故: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家医院停车收费处停下来,5秒钟后,一个小男孩儿从医院大厅往大门口一路小跑,途中被鞋带绊了一下,就在孩子弯腰弄鞋时,被这辆突然右转弯的黑色轿车撞倒。肇事车驾驶人说,他当时发现停车卡找不到了,打算先把车开到一边,完全没看到车辆右前方的小男孩儿。
交警告诉记者,有经验的驾驶人在右转弯前,会先观察右侧平行车辆和行人,确保转弯时盲区内没有车辆、行人。
以普通家用轿车为例,车厢两侧从中部开始往后与车身30度夹角以外区域,都属于后视镜盲区范围,如果小孩儿靠近汽车,驾驶人很难发现。
汽车盲区与车身高度、座椅高度、车头长度、驾驶人身材等都有关系。为了减少车辆在行驶中产生的盲区,每位驾驶者在坐进驾驶席之后,必须调节好内外后视镜的角度、座椅与方向盘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