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绿老区村——市农牧局驻丰南区太各庄村工作组工作纪实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本报记者齐福臣 通讯员高玉凤)4月24日,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暗访组对唐山市农牧局驻丰南区太各庄村工作组进行暗访检查。
走近太各庄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栽植的40余棵碗口粗的法国梧桐,马路两侧刚刚美化的600余米长的墙体上大红标语格外引人注目。村东主路新增的400多平方米花园绿地,种植着海棠、垂柳、冬青等树种和鲜花。村委会门前,墙体粉刷一新,新改造的橱窗明亮整洁,公示栏内所有的村务公示内容一应俱全。走进村委会,墙上新更换的各种规章制度牌匾整齐划一,新购置的办公桌椅整齐有序。暗访组通过对村民走访、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听取驻村工作组工作汇报,从民情日记、基本情况表、摸底调查汇总表、项目建设计划表、调查报告、驻村工作组制定的各项提升实施方案等进行了全面考核后,称赞市农牧局工作组的工作“时间短、谋划快、动手早、工作实、效果好”。
把帮扶工作当做责任使命来完成
丰南区钱营镇太各庄村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村。1946年丰南县委县政府成立时办公地点就设在现在的村部。
2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动员部署会后,市农牧局及时成立了由副局长彭明臣为组长的驻村工作组,迅速入驻太各庄村。驻村后立即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通报了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会议的精神,并就太各庄村需要提升改造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统一了思想,确定了提升改造工作完成的时间节点。随后走家串户,先后同村干部、老党员、老军人、普通村民、困难户等不同对象进行了座谈,通过拉家常式的交流和实地征求意见,基本摸清了村里各方面情况及群众所想、所盼、所需和共同关心的事宜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用一周时间,先后走进70多户村民家里,同140余位村民见了面,先后征求意见20多条。66岁的梁永太委员激动地说:“村里提升工作,要做到明处,要让所有村民都能看到、都能感觉到,要切合实际,要让村民都受益。”这句话让工作组的同志很受启发。
经过对太各庄情况认真梳理,工作组感到有6项11个问题制约着村里面貌的提升和改善。为此,工作组不等不靠,在征求村两委意见的基础上,认真谋划制定了《西主路硬化方案》《绿化方案》《太阳能安装及亮化方案》《村标建设实施方案》《村民厕所改造方案》《全村用电线路改造方案》《村南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及《全村远景规划发展方案》等,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全体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实施。
主动作为把帮扶工作当做事业去干
工作组开展工作后,受季节影响,绿化问题迫在眉睫。但由于上级资金还未落实,为此驻村工作组及时向钱营镇党委、政府进行专题汇报。钱营镇党委、政府对太各庄村村貌改造提升工程高度重视,镇领导几次到太各庄村进行调研,对工作组制定的各种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提供了绿化所需的树苗,镇里出资为太各庄村购置办公桌椅,粉刷了墙体,并安排村标牌楼建设、清运垃圾废墟。
为了使村民早受益,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市农牧局局长张印勤多次调度并指导太各庄村帮扶工作,并专门指示市农牧局新能源办公室安排专项资金23万元,为村里安装高标准太阳能路灯50盏,现已基本安装就绪。
为了争取各方支持,驻村工作组积极邀请丰南区有关部门到太各庄村进行调研和指导工作。丰南区农牧局把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安排在太各庄村,安排资金32万元;丰南区其他多个区直部门也拟对太各庄村各项提升改造工程进行对口支持。其他各项提升改造工程正在按工作组制定的各项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力争在十月份之前全部完成。
把村民奔小康当做帮扶工作的根本
驻村工作组入村后,多次和村两委班子研究如何使村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经过反复调研,最终与村“两委”班子达成一致,初步意定在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规模养殖、特色种植、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打造品牌优势,努力扩大现有奶牛、生猪的存栏量,使奶牛从现在的400头增加到1000头,生猪从现在的300头增加到600头,实实在在提高农民的纯收入。
为了村里的长远发展,驻村工作组与钱营镇党委、政府共同努力,多方寻找合作伙伴。经过与丰南区聚鑫福利洗煤厂洽谈,拟在太各庄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设现代化的“万亩蔬菜育苗基地”和大型果菜批发市场,以实现土地流转、解决村民就业的双重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