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网友在人民网留言称“甘肃和政县26个政府部门13年来给餐饮企业打‘消费白条’,欠款60余万元”,称好几家单位换了几任领导,都只承认欠账但没有解决。当地县委县政府已成立调查组,督促涉事部门制定还款计划限期还款。(5月20日京华时报)
近年来,全国各地地方政府或是机关单位公款吃喝“打白条”的报道屡见报端,比如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张营乡政府吃喝欠账近30万,商家十年只讨到几千元事件;河北省邢台巨鹿乡干部小饭店吃饭“打白条”十年难兑现事件,还有山东省荣成市荫子镇下岗职工曲胜开饭店,当地政府吃喝长期“打白条”,仅承诺每月还款300元17年还清,导致饭店直接关门事件的发生等等。
政府“打白条”不只是账务赊欠的经济问题,更深入的是暴露出一些官员作风肆意妄为、奢靡享乐的作风问题,这是官员们利用职务之便赤裸裸的透支着纳税人的钱。笔者认为,政府“打白条”,不仅仅是透支公款“欠了餐费”,更是“欠了民心”!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从上到下公款吃喝歪风邪气的治理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尽管上有中央的“八项规定”、下有广大群众的义愤填膺,尽管面对着严厉的处罚和政府、媒体、群众无孔不的监督,仍有一些人心存侥幸,拿着国家、政府和人民的钱大吃大喝,不断为“舌尖上的腐败”刷新着“业绩”。和政县26个政府部门集体“打白条”,一欠就是13年的行为政府吃喝赊账打白条的行为,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政府代表着的是公信力,餐饮企业之所以愿意给他们打白条,是因为他们相信政府的信用,然而,一张张就拖未还的“白条”却让群众对政府由信任,变为疑惑,变为担忧,最后变成了失望和不信任。这些政府部门这种无限透支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更是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伤害干群的感情,这些看似很小的“吃喝”问题,日积月累也会形成大问题,会让共产党艰苦奋斗、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荡然无存,会让党的执政基础不再牢固。
“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安。”屡见不鲜的政府部门“打白条”事件,让政府的权威、公信度渐渐丢失在这一张张“打白条”的人手上。公款吃喝当禁,公款吃喝“打白条”更应严惩。因此,必须将公款吃喝的人数、费用、菜单暴露在阳光下,这才能有效制止“打白条”的现象。
“民心易失不易得”,各级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将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公务接待新规”严格执行,看牢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廉洁行事,远离奢靡,使权力置于阳光之下,让厉行节约之风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杜绝官员在“打白条”上上演“签字秀”,才能让渐渐寒冷的民心暖起来。
(孙艳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