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肆虐 “传染”孩子引人忧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钱琨) “妈妈,XX阿姨(某名人)的微博上怎么有很多不规范的语言?不会对小孩子造成影响吗?”日前,9岁的文文刷新微博时,看到其非常喜欢并关注的一位名人发布了很多用网络“潮语”描述的微博,向市民王女士提出了心中疑问。
大V微博频现
网络“潮语”
记者找到文文口中那位大V(大V是指在新浪、腾讯、网易等微博平台上获得个人认证,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用户)的微博,看到其发布的内容里不乏“妹有(没有)”“母们(我们)”“辣么(那么)”“神马(什么)”“漂酿(漂亮)”“酱紫(这样子)”等字眼。这些网络“潮语”,或是由地方方言谐音而来、或由网络段子延伸而至。
记者翻阅微博后发现,不只是这位大V,其他知名微博用户也有类似内容,明星、医生、商业界才俊等各界知名人士的微博内容中网络语言比比皆是。众多追星族及其他普通微博用户也紧随其后,频频使用这些“潮语”。
四字网络“成语”火爆
来源各异
“这篇情感文章写得‘男默女泪’”“‘喜大普奔’啦!店庆优惠”……记者发现,一些四字的网络“成语”在生活中十分流行,甚至网络媒体的新闻中也频现这些词语。
颇受追捧的网络“成语”从字面上看起来,似为胡言乱语,但其实每个网络“成语”,都有来源和出处,搜索一下还会发现它们有专门的百科词条解释,而使用“搜狗”等中文输入法,键入拼音缩写,能立即弹出这些词语。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多个常用语句的缩写形式。比如,“男默女泪”是“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会流泪”的缩写;“喜大普奔”,就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写等。
还有一些源于笔误,如“山前刘明”和“火钳刘明”,正确的写法应是“删前留名”和“火前留名”,是论坛中的常用句,但常因拼音输入时打错字,网友们干脆将错就错。
网络语言入侵学校
愁煞家长
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家长,家长们表示对孩子的网络语言一头雾水,不少孩子甚至将这些“潮语”写入了日记、作文。
市民李女士对记者说,女儿跟好朋友聊天,她完全听不懂,问了女儿才知道,那些都是目前十分流行的网络语言。一旁的刘先生表示,有次检查孩子作业,竟然在作文中发现“杯具(悲剧)”等词语,让他十分无奈。
家长们对此头疼不已,认为网络语言并不正式,会对孩子产生误导,将他们从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正确的表达方式中“带偏”;而孩子们却认为,网络语言十分时尚、有趣,让语言更好玩、精炼,如果不懂会与朋友产生隔阂,更会被笑落伍了。
无需过度担心
图新鲜难流传
针对家长的担忧,记者请路南二实小大队辅导员权莉老师为家长支招。
权莉表示,网络语言是孩子们互相交流的一种形式,传统成语等传统文化经受时间考验,青少年群体有能力辨别,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与孩子相处有丰富经验的她对记者说,孩子们使用网络语言无非是图新鲜,觉得新奇有趣,大部分孩子不会将其与规范语言混淆,少数孩子在老师与家长的指导下,在考试与作业中均会改正。
权莉说,出现类似问题时,家长无需过度担心,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孩子,与老师一起对他们进行良性的引导。
权莉介绍,网络语言满足了孩子们对枯燥学习、生活的叛逆情绪,及渴望创新求变的意愿,但终会因缺乏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大家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