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两孩”落地 “孕婴经济”升温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胡杨)日前,“单独两孩”政策在河北正式落地。自今年5月30日起,符合条件的单独家庭可以再生一个宝宝。据统计,我市约有10万户单独家庭可以生育二胎,预计未来3至5年内平均每年将新增出生人口5000人左右,以人均年消费5000元至20000元计算,我市每年将新增2500万至一个亿的孕婴市场需求,与之相关的婴幼儿用品、家政、早教等行业将从中受惠。
婴幼儿用品迎来新商机
在“孕婴经济”产业链中,婴幼儿用品的消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一个婴儿从孕期到学龄前,每年的消费额达到几千甚至上万元,每月宝宝的开支占到整个家庭支出的两成以上。不少精明的商家从“单独两孩”新政中发现了潜在商机,积极备货、加快扩张,抢滩“二胎经济”这块大蛋糕。
记者走访了市区一家母婴用品专卖店,这里的婴幼儿用品种类繁多,有奶粉、辅助食品、尿裤、玩具、书籍、婴儿服饰、洗护用品、床上用品等十几类,仅奶瓶就有标准奶瓶、感温奶瓶、易握奶瓶、吸管奶瓶、双层保温奶瓶等多个品种。据工作人员介绍,尽管与普通日用品相比,孕婴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但这两年的销量一直在平稳增长,“现在的年轻父母为了宝宝都很舍得花钱,许多准妈妈为即将出生的孩子购买婴儿用品,一次消费都在千元以上。”
该专卖店负责人张经理告诉记者,“单独两孩”政策放开后,每年新生婴儿将增加,这意味着婴幼儿食品、用品的销量空间将扩容,其中一次性消费品的市场潜力最大。“第一个孩子的衣服、童车、童床等还可以继续给第二个孩子用,但奶粉、纸尿片等一次性消费品仍需要大量购买。有了第二个孩子之后,家长会继续选用原来用得不错的品牌,从而带来二次、三次甚至多次消费。”
张经理认为,“单独两孩”政策的受惠者主要是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以及有能力养育多个子女的人群,这一群体更重视科学育儿,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会在孩子的日用品上更加挑剔,品牌意识也更强,高端婴幼儿用品将迎来市场机会。“我店准备增加原装进口奶粉的进货量,同时引进一些高端品牌。”张经理还打算抓住“80后”对电子商务的偏爱,开设母婴电子商务网站,通过网上订购吸引年轻一代的父母,拓展销售市场。
月嫂、育婴师行情走俏
年近40的周女士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夫妻俩一直想再生个儿子凑成“好”字。我省“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后,周女士全家都很兴奋,准备再添个“二宝”给女儿作伴。“我生第一个孩子时没找月嫂,是婆婆帮着照顾的,但现在双方父母岁数都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平时还要照顾女儿上学,所以打算请月嫂和保姆来带二宝。”
“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许多家庭重启生育计划,其中不乏“高龄追生”的情况。这一群体上有老、下有小,在工作岗位上正是中坚力量,难以抽出太多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聘请家政人员带宝宝将成为大多数“高龄”产妇的选择,因此,月嫂、育婴师的市场前景被看好,月薪更是水涨船高。
记者在市妇幼医院附近的一家月嫂服务公司看到,尽管已是中午时分,仍不断有客人前来咨询。工作人员翻开排班表告诉记者,月嫂的预订已经排到了今年10月份,“一方面是因为马年孕妇比较多,年轻人都愿意生‘一匹小马’;另一方面是现在的80后父母更看重科学育儿,因此很多家庭会聘请月嫂、育婴师。”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市全天班月嫂的工资普遍在4500元以上,经验丰富的月嫂薪水可达7500元,口碑好、资历深的“金牌月嫂”则更高,而且还要排队预约。
“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后,月嫂走俏是必然的。”某家政服务公司经理宋女士表示,由于从怀孕到生产有一个过程,新政短时间内对我市家政市场还没有太明显的影响,但预计明后年将迎来“单独两孩”的生育高峰,届时经验丰富的月嫂会更加抢手。我市一些家政公司已经未雨绸缪,着手增加月嫂、育婴师的人员储备,为即将扩大的市场需求做准备。
早教市场前景看好
一项统计显示,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毕业,最基本的教育开支(全国平均水平)超过20万元。这还不包括一些家庭为孩子提供的产前教育、早教、艺体特长教育及读研、出国留学等费用。而“单独两孩”的开放,无疑将刺激教育产业链上的消费持续增长,最先受益的当数早教行业。
随着各早教品牌在我市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认可并接受早教。今年春天,市民袁女士给两岁的女儿报了早教班,尽管一个学期的教育开支增加了三千多元,但“只要适合孩子的都愿意尝试。”袁女士认为,在孩子身上进行教育投入很值得,回报也会更大,“孩子特别喜欢去,最大的变化就是性格开朗了很多。”
“从我们早教中心的情况来看,有不少是二胎妈妈。”市区一家早教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势必会为早教市场带来一定的商机,我们将针对两孩家庭推出新的营销方案,不仅提倡父母带孩子一起上课,也欢迎兄弟姐妹一起来上课。两个孩子朝夕相处,更容易学会分享,学会照顾他人的感受,对孩子健康心智的培养很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