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遍开文明花
—滦南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实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姜伯静 李庆军 孟丽)“滦南是我家,城乡文明靠大家。”
在滦南,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为载体,一场轰轰烈烈的持续推进城乡文明建设的活动正在展开。
2012年8月13日,滦南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
2013年3月8日,滦南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014年,滦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准备迎接验收!
在滦南,文明城市创建的步伐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各级政府大力投入,由此带来的是城乡文明的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素质的显著提高。
如今的滦南,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途中,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东风,文明之花遍开城乡。
打造良好环境,让环境建设的成果塑造人
环境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滦南县坚持以良好的环境影响人、塑造人的理念,按照城市园林绿化、城区公共环境、乡村面貌提升和县域投资环境并重的思路,不断提升城乡建设环境和人文服务环境的品位。
坚持改善城市布局和自然生态环境,打造别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滦南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人文积淀,精心安排城市布局。以天然水体北河为主要景观轴线,按照“显林露水、透绿通畅”的思路,建设生态水城、绿色水城。目前,滦南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682公顷,绿化覆盖率40%,公园绿地达14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97平方米,水城风貌展露新颜。按照历史人文、健身休闲、田园风光标准打造的北河水城文化观光产业带已现雏形, 2012年北河水城成功入选“唐山八景”,2013年北河水城文化产业带被列入“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聚集区”。
坚持优化公共环境,改善市容市貌,使城市功能不断完备。走在滦南商业步行街上,商场窗明几净,街道整洁畅通,垃圾箱摆放整齐,机动车自行车停放有序,小广告不再随处乱贴……这都得益于滦南几年来大力开展的公共环境优化工程。近年来,滦南实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等专项治理,加大机动车、非机动车管理力度,有效治理商品外溢、乱摆摊点、违规广告等行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去年3月至今年6月,滦南持续开展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集中行动,做到了县城内所有街巷给排水畅通、无路面损坏、无违章搭建、无侵街占道。今年又投资1500万元,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强化交通秩序管理。拓展公交线网,实现城区公交路线全覆盖。逐步投放出租车100余辆,增加了出租运力,提升了交通服务水平。在优化公共环境的同时,滦南又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强化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和网格化管理,为创建智慧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坚持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使发展环境更加和谐。近年来,滦南县持续进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发展环境,狠抓思想作风建设和服务意识教育,收到明显成效。尤其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滦南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实行“保姆式服务”,继续推行“项目业主评价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月评比、破坏发展环境投诉举报”三项制度,发展环境大幅优化,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弘扬传统美德,让道德建设的力量感染人
思想道德建设是文明城市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近年来,滦南县持之以恒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坚持以先进典型引导人,以志愿服务道德实践活动造就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古城碧水,人文荟萃;道德传承,情满滦南。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硕果累累,文明之花遍洒大地。
坚持弘扬传统美德,引领全民向善。滦南县从2008年开始,每年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进行“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活动,推荐出了一批可信、可敬、可亲、可学的“身边好人”;自1996年至今,每年都举行季评“学雷锋光荣榜”活动,共表彰各类道德模范54名,累计宣传好人好事1000余件;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高淑珍、带领村民致富的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异乡勇擒劫匪的王进权、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韩凤良等一批道德典型,滦南已然成为了一块道德高地。在榜样的带动和影响下,精神的火炬在一个个平凡的滦南人中间传递。
建立完备志愿者体系,营造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滦南县制订了《“善行滦南、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实施方案》,注册成立了滦南县志愿者协会,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7个,各镇学雷锋志愿服务站15个,志愿服务队589个,社区街道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1个,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15个,落实志愿者网络注册及志愿服务活动网络管理,全县共注册网络志愿者12243人,注册党员学雷锋志愿者近8000人。
共产党员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到公共场所,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出行劝导”志愿服务专项行动;中小学生、青年志愿者深入小区、街道等,开展清扫生活垃圾、清除“牛皮癣”等服务活动;科普志愿者来到田间地头,宣传科学知识……一幕幕温暖的画面,一张张充满爱的笑脸,构建起滦南志愿服务“千树繁花”的格局。爱民路社区夕阳红巡逻队,几位60多岁的老人9年如一日坚持义务巡逻,以无私奉献和高度负责的精神,默默服务居民,为居民创造着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他们的事迹也感染和带动了不少居民,爱民路社区的志愿者达到了50多人。由于志愿服务成绩突出,夕阳红义务巡逻队被授予“唐山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倡导执政为民,让党委政府的为民作风带动人
“城市文明不文明,还得看政府的执政为民能力,是不是为百姓办事。”清晨,一位在金辉广场散步的老人一语道出创建文明城的真谛!
诚如斯言,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终落脚点还是执政为民,是创惠为民,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滦南县委县政府以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掀起执政为民的新热潮,开创了文明城市创惠为民的新局面。
坚持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给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14年,滦南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投资3080万元,提高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标准;投资2000万元,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如今的滦南人,腰包更鼓了,脸上笑容更灿烂了,小伙子越来越精神了,老年人没有后顾之忧了。
坚持优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服务三农,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2013年以来,滦南深入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狠抓厕所改造、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村庄绿化、危房改造六大任务,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2014年,滦南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350万元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3200万元完成农村重点路段和危桥改造;投资1000万元实施城乡通讯光纤化改造,投资300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如今的滦南农村,路净、花香、人欢畅,随处可见“小洋房”,美丽的乡村真正让农村百姓享受了城市人的生活!
坚持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打造现代农业体系,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美起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滦南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引导、鼓励土地流转,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推动农村经营模式由粗放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转变。这县顺应产业发展形势,做精做优农业产业,打造现代农业新优势;因地制宜,实施“一镇一品”农村经济战略;抓好澳犇牧场等60个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项目,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重点推进华以农场、颐丰现代农业综合园、万亩超级杂交水稻种植园等农业园区建设,打造出一大批现代农业样板示范区。
坚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水平。近年来,滦南有序推进旧城改造,2013年以来,15个商住开放项目平稳推进,32万平方米回迁房完成回迁,天鹅庄园等住宅小区竣工入住。2014年,又计划投资430万元,完善旧小区基础设施,对12个老旧小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在北河公园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县城南部另一特色景观罗城公园也在2014年向游人开放。北有北河水,南有罗城花,人民群众生活休闲有了新去处,生活档次又迈上了新台阶。
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和教育环境。在2013年嘴东大街改造、文化路南延、创新路南延、学苑街东延、崇法大街西延等道路工程竣工通车的基础上,2014年,滦南县又投资1731万元,改善兆才大街交通环境;投资1500万元,提升城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计划投资3220万元,继续实施农村公路及危桥改造。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投资4.26亿元的新一中工程已经开工建设;2013年投资5015万元的18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5所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2014年,又计划投资2388万元,进一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把教育硬件提高到一个新档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