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发微博称,扬州仪征市委书记骑摩托车到真州镇走访,并称赞这种做法是“当地街头干群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一道亮丽风景”,还附上了图片。但有网友质疑是作秀,并指出包括书记在内的4个人均未戴头盔,属于违章行为。(8月14日新华网)
要说“书记下乡”,自然少不了交通工具这个看点。坐汽车?可能不好,会有人批评贪图享乐,比如前不久河南旱灾中,某官员坐轿车去送水就倍受质疑。步行?那就更难说了,一来浪费时间,二来乘车出行已成普遍现象,要是再专门“不走寻常路”,恐怕质疑之声更大。那就骑车吧,自己驾驶,理应他人无话可说,可怎料,还是被“没戴安全帽”抢了镜,批评纷至沓来。
一些领导改变工作作风,试图跟群众打成一片,其初衷是好的,虽然有些“秀”得有些蹩脚,但也不能因此成为“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理由。对官员亲民行为不加甄别就扣“作秀”帽子,认为他们就是假的,并不公平。曾经,有两名官员很受关注,一位是微博邀农民工吃饭的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一位是每天骑车送女儿上学的安徽芜湖市副市长。开始两人也被一些网友定义为“作秀”,并对其嘲讽调侃,后来随着报道的深入以及公众的了解,大家对两人的行为予以肯定,原因正是两人的行为并非“做给大家看”,反而传递着一定的正能量,即使被认为是“秀”,也属于秀得“挺好的”。针对此事,《人民日报》也发文表示,“秀”是介绍决策、亮明态度、表达情感的方式,“秀”得好,有利于改善和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消除隔阂。
在一些人眼里,不管哪样的“书记下乡”,都可被当成对立面,能找到“万恶”的“突破口”,然后一阵痛批,以体现出“为民请命”的“普世情怀”。本是搭建干部与群众沟通之桥的“书记下乡”,就这样在体恤民情与公开作秀的夹缝中生存着。
诚然,任何人都有质疑的自由,谁也阻止不了,但是不是一遇见“书记下乡”,就去为了质疑而质疑?请别急着给干部下乡带上“作秀”的帽子,可以请质疑者换位思考下,假设你就是书记,你又该如何“下乡”才没有人质疑呢?
(剑雪封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