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陶卫浴百年发展之路①
历史渊源
编者的话:
2014年是唐山陶瓷业值得纪念和庆贺的一年。100年前的1914年,中国第一件卫生陶瓷诞生在唐山;90年前的1924年,中国第一件工业特种陶瓷(理化瓷)诞生在唐山;50年前的1964年,中国第一件骨质瓷诞生在唐山。
百年历程,铸就辉煌。从1914年生产第一件卫生陶瓷起,唐山卫生陶瓷走过了100年的风风雨雨,历经坎坎坷坷,有创造过辉煌的荣耀,也有徘徊在低谷的沉寂,百年基业得益于几代陶瓷人的不断探求和努力,如今唐陶卫浴国有企业的大旗依然支撑着唐山陶瓷行业的发展,几经重组整合后的唐山北方瓷都陶瓷集团依然屹立在北方瓷都的大地上,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叱咤风云。
唐山北方瓷都陶瓷集团是由市政府整合唐山国有陶瓷企业的优势资产,组建的一家综合性、国际化的大型陶瓷企业集团,是目前中国陶瓷行业仅有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旗下的卫生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是专业生产卫生陶瓷的厂家。
卫生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传承了百年陶瓷文化底蕴,由唐山陶瓷厂、唐山建筑陶瓷厂(德盛陶瓷有限公司)、唐山卫生陶瓷厂的优势资产整合组建,是中国最早生产卫生陶瓷的厂家,引领着中国卫浴行业的发展,谱写了一个世纪的传说,创造出半个世纪的奇迹。
在第十七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本报从今天起连续推出四篇报道,回眸唐陶卫浴百年发展之路。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本报记者韩冬 通讯员林树珉) 唐山的瓷器制作始于明朝初年。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有山西、山东等地的移民,在唐山开始制作粗瓷。成祖永乐二年秦氏家族在唐陶东窑创办窑厂始名陶成局,以烧制缸盆为业;晚清洋务运动给陶成局带来了商机,开平矿务局开凿矿井所用的缸砖全部由陶成局包制,后又为大沽造船厂生产缸砖和耐火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开始仿造各种细瓷,是一家规模较大的资本主义性质的陶瓷厂。秦氏家族的陶成局后分离成东陶瓷、老陶成和德盛厂,老陶成于1920年改组为新明瓷厂,1928年生产日用透明加彩白瓷。
“德盛”字号来源于1898年陶成局在天津娘娘宫开设的“德盛缸店”,1924年德盛缸店改成德盛窑业厂批发处,1930年秦氏后人秦幼林,在大城山北坡雹神庙旁购地建成德盛窑业唐山工厂,最先用电动机取代柴油机,1932年开始生产日用细瓷和卫生瓷,发展成为唐山陶瓷业的首户。
由陶成局分化出来的老陶成(新明瓷厂)、东陶成和德盛3个厂,由于资金雄厚,经营得法,逐步发展为东西缸窑鼎足而立的三大瓷厂,其资本总额、生产规模、用工人数和产品产量,可占唐山整个陶瓷工业的70%以上。秦氏家族的三个窑厂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实质上代表了唐山整个陶瓷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也为北方陶成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6年启新洋灰公司唐山工厂总办李希明利用厂内空闲土地建立瓷厂生产的陶瓷制品称“洋灰瓷”。1914年开始制作日用瓷、马赛克、卫生器,手工生产出第一件卫生陶瓷,由此中国第一件卫生陶瓷诞生。1923年从德国引进了陶瓷生产机械设备,成为中国第一家使用电力、进口陶瓷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注浆生产工艺的陶瓷企业,改变了千百年来手工生产陶瓷的局面,首开中国陶瓷工业化生产的先河。
1924年,工厂租给德国工程师汉斯·昆德,定名为启新瓷厂,同年,首次用石膏模型制造复杂器型产品,称为新法生产。1925年启新瓷厂首次使用部分国产原料生产出卫生陶瓷,是唐山工业史上的一个创举,引领了中国的马桶革命,唐山由此成为中国陶瓷工业化的发祥地。 1927年启新瓷厂又开始生产彩色瓷砖和内墙瓷砖,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彩色瓷砖并承办出口业务的陶瓷企业。启新瓷厂是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企业,并实行西方近代工业的管理方法,为手工作坊式的唐山陶瓷业提供了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