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娥,中国优秀妇女的代表
《杨三姐告状之后》剧照。马绍强摄
1918年,滦县(现滦南)高狗庄地主高贵章的恶少高占英杀妻灭女,农家女杨三娥不畏强权,跑滦县,闯天津,克服了种种困难,冒死为二姐伸冤告状。凭着她一腔浩然正气,一身铮铮铁骨,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大堂之上不畏惧,赃官面前不皱眉,终于打赢了官司,将凶手高占英送上了断头台。旧社会,一个柔弱女子,一无权二无钱三无背景,能把地主豪绅、贪官污吏拉下马,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达成这一奇迹的杨三娥也堪称中国优秀妇女的代表之一。
根据杨三娥故事编写的《杨三姐告状》这出戏,最初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当时,军阀势力利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借以维持统治。而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人士的反思,于是标志着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它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杨三姐告状》是成兆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成兆才先生出身贫苦人家,他对地主豪绅恨之入骨,同情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支持学生们争自由求解放的学潮。那年秋季,成兆才先生正在哈尔滨庆丰大戏院演出,闻听家乡出了一个凶杀案子,急忙赶回老家,乔装打扮,到狗庄暗访,并接触了杨三娥。通过调查走访,成兆才对这桩案子也是疑点重重,断定杨二姐是高家杀害。于是,他一边鼓励杨三娥继续上告,一边编戏。可以说成兆才创作的过程,也是杨三姐告状的全过程。
成兆才为编写《杨三姐告状》(当时叫《枪毙高占英》)这本戏,受到高家和唐山警察署的陷害和砸场。杨三娥的智慧、胆量更是激发了成兆才的创作欲望。他怀着淳朴的阶级感情为杨三娥写戏立传,揭露了地主阶级的贪婪、腐化堕落、腐朽残暴的罪恶行径以及旧中国的法制黑暗,歌颂了农民阶级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
1919年,《枪毙高占英》在哈尔滨上演,轰动了东北三省。后来到关里巡回演出,大受欢迎,场场满员,观者如潮。杨三娥性格鲜明,形象丰满,是民国初期在封建思想下出现的典型的农民形象。她的智慧、胆量和顽强的意志贯穿于她每次出场的行动中,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成兆才的《杨三姐告状》在艺术上粗犷、豪放、泼辣、明快,有浓厚的唐山乡土气息和民族特点。解放后,这出戏在舞台上已经演了60多年,而且是百演不衰,还被搬上了银幕。曾分别由新凤霞、谷文月主演并风靡全国,成为评剧的经典剧目之一,杨三娥形象随之深入人心。
舞台上的杨三娥官司打赢了,生活中的杨三娥回到家里却遭到无端的陷害和侮辱。高家编了皮影污蔑她,不明真相的乡亲在背后指指点点,心爱的人离她而去……在封建传统势力的压迫下,杨三娥有些力不从心。但她并没有屈服,为了尊严,为了讨回社会公道,继续向腐朽没落的世俗宣战,向不公正的社会宣战。
近些年来,我们多次走访杨三娥的家乡以及她的亲门近侄,得到了很多第一手资料,从而编创了《杨三姐告状之后》这出戏,演出后受到广大观众及专家的好评,被称为《杨三姐告状》的姊妹篇。为什么大家喜欢这出戏呢?我们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有社会性。旧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习俗阴魂不散。《告状之后》是对旧社会的控诉和声讨,看后令人反思。二、有代表性。《杨三姐告状》是评剧创始人之一成兆才先生的代表作,家乡人写家乡戏,演家乡戏,我们弘扬了评剧艺术,又继承成老前辈严谨的创作态度编写了《杨三姐告状》的续集。三、有神秘性。《杨三姐告状》的案情在全国家喻户晓,可她告状胜利后回到家里怎么样了?这是一个谜。关心她的人想知道,看了《告状之后》就会明了。四、有追捧性。现在明星们都有粉丝、追星族。她们爱上某个明星后就追,追得莫名其妙,甚至死去活来。杨三娥也是名人,也受到人们的追捧。她的追星团队可说是全国观众,追出的是杨三姐不畏强权的大无畏的精神。
《杨三姐告状之后》搬上舞台受到广泛的关注。这说明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生活向艺术的渗透力以及艺术对于现实的影响力是相当巨大的,现在仍然是一个传统道德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时代。
杨三娥是中国优秀妇女的代表。《杨三姐告状》、《杨三姐告状之后》都体现了杨三娥的意志和品质。在抗日战争时期,杨三娥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八路军的交通员;合作化时期,杨三娥带头把土地入社;“文革”时期,杨三娥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每个历史时期,杨三娥都留下自己的故事。我们作为杨三娥家乡的作者,宣扬杨三娥这个中国优秀妇女的代表责无旁贷。这里还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目前我们又完成了八场评剧近代戏《杨三姐智传情报》的创作,经过打磨之后将献给关心她的广大观众。(谷景峰 肖波)(本文作者为第九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参评剧目《杨三姐告状之后》一剧的编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