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撑起一片天
——记2014年唐山市十佳母亲董翠兰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王艳红 席晓军)董翠兰今年68岁,是滦县王店子镇赵城子村既普通又朴实的农村妇女,可她又是那样的不普通,因为她用三十多年来的母爱,照顾着抱养的残疾大女儿高艳丽,将同样是抱养来的小女儿高艳香精心培育成才。
董翠兰出生在农村,从小聪明善良,初中毕业后担任本村的小学代课老师,嫁到滦县王店子镇赵城子村,与退伍军人高银地结婚,婚后董翠兰继续担任赵城子小学的代课老师,且夫妻恩爱,孝顺父母,一直是村民眼中最幸福的一家。可是几年过去了,董翠兰仍没有怀孕生子,在丈夫安慰与建议下,1981年8月夫妻二人抱养了长女高艳丽。这个孩子的到来,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不过好景不长,一年后,董翠兰发现女儿言行不同于正常孩子,忙带女儿到唐山妇幼保健医院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脑瘫。
这一消息无异为晴天霹雳,为了照顾孩子,给孩子治病,董翠兰毅然辞去马上转为正式教师、且担任了9年的教师工作。邻居都说,这孩子治不好,但她不甘心,又抱上女儿到省里、北京的医院去看病,夫妻二人走遍乡间各个偏方,跑遍全国各大医院,医院检查的结果是一致的,女儿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小。为了给女儿治病,董翠兰受了不少欺骗,尝试了很多方式,有时候心里也知道有可能是上当受骗,她也宁愿去试试。一个邻居对她说,别说你们家没有钱,就是有钱这种病也治不好。可是面对女儿,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她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从未放弃。
短短两三年,家里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但女儿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听专家说通过人工不断疏通筋骨的辅助治疗,孩子可能会站起来。医生的话让她燃起了希望之火。回到家后,夫妻遵照医生的嘱咐,对女儿的照顾更细微了。白天,为女儿洗衣做饭,洗脸洗脚,还要下地干活;夜里,只要女儿有一点动静,她总是一骨碌起身,为女儿翻一翻身、揉一揉手和腿;女儿不能上厕所,她为女儿处理大小便,酷暑严冬从未间断。
1986年10月,为了大女儿将来有人照顾,他们又抱养了小女儿高艳香,这下董翠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既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大女儿,又要照顾不到一个月的小女儿艳香,她常常整夜整夜的不能休息。邻居看她累得可怜,都劝她放弃大女儿,可她说既然到了我家我就要对孩子负责,只要我活一天就不会让大女儿受委屈。她同时下定决心培养好小女儿。于是每天无论多累,她都会关注艳香的一言一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艳香对这个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一些人和事也有了自己的思想,这时,董翠兰又充当起了启蒙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时刻注意让女儿分辨真伪和丑恶,让她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指导她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人。
在董翠兰的影响下,艳香品学兼优,也十分懂事孝顺。为了能早日工作补贴家用,艳香初中毕业后考入了滦县师范学校,2007年毕业,先后担任过代课老师,家教等工作,2012年经过不断学习,考上了正式老师,现在杨柳庄小学任教。二女儿到了婚嫁年龄,唯一的条件就是婚后入赘女方,共同照顾残疾姐姐。孩子的举动让董翠兰感到欣慰,但又多了一份对小女儿的愧疚。
这么多年来,丈夫因当兵腿部有伤,干不了重活,靠打零工和几亩地维持生活,为了给大女儿治病,全家虽然紧衣缩食,仍有负债。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两年前的一天,大女儿突然手脚严重地抖动,董翠兰赶紧带她到县医院检查,又确诊为患上癫痫,让这个本来就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董翠兰真是觉得天都塌了,上天对她太不公平,她的眼泪哭干了,可平静后她知道,再苦再难也要坚持。现在大女儿已经35岁了,在母亲董翠兰的精心照顾下,她能依靠一个板凳当自己的脚,在屋里挪来挪去。董翠兰每天容忍着大女儿的坏脾气,仍然每天用草药给女儿泡脚,做一百多下按摩,给她洗脸梳头,端水吃药,天气好的时候,让女儿出来晒晒太阳。
高艳丽因从小患病而不幸,但人们都说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她有一个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的好母亲董翠兰,母爱,给了她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更多的生命。董翠兰说,是两个女儿给了我做为母亲的幸福,我为女儿能有今天而开心、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