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村”变身记
——滦县小马庄镇刘各庄村见闻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记者 丽雪 通讯员 刘佳利 刘雅利)初冬时节,我们走进了滦县小马庄镇刘各庄村。
只见街道整齐有致,水泥路干净清洁,房前屋后的花草吐露着最后的芬芳;村头新建的文化广场上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健身器械上锻炼身体。74岁的老人顾凤莲难掩心中的喜悦,“以前,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是收破烂的,又脏又乱,成天为了占地方打架。现在你再瞅瞅村子里的变化,变成了全镇有名的样板村、和谐村,连我这个70多岁的老太太都觉得很有面子,生活越过越有奔头。”
刘各庄村有410户,1100多口人,曾是远近闻名的“破烂村”,环境脏乱差,村子里矛盾突出,是小马庄镇的后进村。自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开展以来,村两委痛定思痛,带领广大村民自力更生,修路、绿化建广场……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村庄、户院的生活环境,实现了由“破烂村”到文明村的华丽转身。
“各级政府和驻村干部解民意、惠民生、办实事,对刘各庄村给予了大力帮扶,才使得村子面貌焕然一新。”盘点村里已陆续完成的诸多实事,村主任孙海滨兴奋不已。“我们村民自发出义工300余人次,清理垃圾2万余方;拆除村委会前违章建筑物1000平方米建文化休闲广场、生态小公园;加大绿化投入,栽植1000多棵银杏、400多棵红叶碧桃、300多棵法桐;新安装太阳能路灯246盏;新建村委会1座,改造排水沟900余延长米,改厕195处;完成2000平方米文化墙绘制;硬化村街6万平方米,村内全部实现户户通,并铺设地砖实现村街全硬化。”
曾经坑洼不平的土路如今变成了笔直的水泥路,全村实现了户户通,路两旁银杏、红叶碧桃、法桐排列得整整齐齐,房前屋后的大花百日草、野花组合更是开得烂漫。该村试行了“村民认养、养售结合、利润分成”的绿化新模式,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可以补贴集体绿化资金,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曾经的“破烂堆”如今已变成生态小公园。徜徉其中,草木扶疏,假山水塘相映成趣,休息长廊四周的墙壁上彩绘栩栩如生——这是这村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2000平方米“立面墙改造”为载体建成的“文化墙”。通过宣传画报、历史典故、名人名言等,大力宣扬了传统文化、滦河文化,营造了“拥党爱国、尊老爱幼,和睦邻里、团结向上”的浓厚氛围。
环境好了,村民们精神头儿也高了。村里组建了秧歌队,跳起了广场舞,开办了农家书屋……
谈到村里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孙海滨告诉记者,村里正在谋划采用“以地入股、保底分红”的模式,将村内3100亩耕地全部流转到位,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划分出“良种培育、果蔬种植、观光旅游、仓储物流”等四个功能区,规模化发展、链条式发展,积极探索“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等现代富农产业。目前,村南一期“100亩设施农业试点”项目已经投产达效,村东二期“200亩采摘观光园”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