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对历史的轻微触碰---李焱新著《平安扣》读后
郁立安
一般来讲,我们读书的目的不外乎两种:其一,为了消遣;其二,为了谋生。然而,李焱的新著《平安扣》,却并不能满足上述两个目的中的任何一个。因为李焱的笔触所表现出的那份历史的沉重,彻底打碎了阅读者试图消遣的心情;而写论文、评职称、拿文凭等等与谋生有关的世俗需求功能,该书又显然并不具备。
确切地说,《平安扣》应该是一次对历史的轻微触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上世纪50年代迄今60余年的唐城历史变迁。
·作品环境—北方工业重镇
故事发生地为北方工业重镇--唐城。
唐城没有悠久的历史,缺乏文化的底蕴。这个晚清时期还是荒僻小村庄的地方,因煤而兴,渐而成市。由煤矿工人为主要组成成分的市民阶层,构成了城市的基本群体。这些来自山东、山西等地的失地农民,因为生活所迫,无奈选择了下井挖煤这种“赌命式”的生存方式。
尽管传统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但是,农民的敦厚、善良、隐忍、豁达、安贫乐命、勇于担当等本质却并无改变。他们逐渐适应了这种生存方式,并在贫苦的生活环境里独享着安然的平淡,一代一代,延续下来。
改变发生在后来。历史的刻刀用不同的手法,在不同的人物身上,雕刻出了不同的灵魂。在经过反右、破四旧、文革、上山下乡、大地震、金钱崇拜等一轮一轮社会浪潮的冲击后,有的人坚守了内心,有的人迷乱了方向。于是,我们在小说中看到了一群鲜活的人生影像,也看到了唐城的历史变迁。
·书中人物---历史刻刀雕琢出的群像
王树生是小说主人公,也是典型的煤矿工人的后代。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生价值观念。在经过一轮一轮的社会动荡与人生洗礼后,王树生坚守着敦厚、善良、隐忍、豁达、安贫乐命、勇于担当等遗传于矿工父亲的基本本质。这个人物,才是人生的本真。
王卫东这个名字便是一段历史的记忆。这个原本善良的女孩,在历史的社会大潮冲击下,被雕刻和扭曲了灵魂,并逐渐迷失了自己。她始终以为自己站立在社会潮头,其实,恰恰她的人生是一个失败的人生。她没有爱情、没有家庭,而所谓的事业,也最终成为一地鸡毛。
林智诚其实是一个本质善良、高傲,又自私而胆怯的社会弱者。大地震给他造成的伤残几乎毁掉了他高傲的自尊,并一度对生活丧失了勇气与信心。是暴力与金钱的鸡血,把一只柔弱的羔羊变成了一匹嗜血的独狼。林智诚是一个代表,代表了金钱崇拜社会里的一个群体。
张存柱则是一个市侩式生存者的典型,也是欲望社会里的投机主义者的代表形象,他可以利用一切改变自己卑微的命运,包括利用纯真的爱情。但是,这个来自农村底层的“秀才”,并没有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他除了得到一些物质的享受以外,没有得到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张万田属于社会底层贫民的代表人物。为了大地震后城市灾民安置,他以及他所在的村庄的底层百姓,响应政府号召,失去了家园和赖以为生的土地。后来,又经历了诸多人生困惑。但是,特殊年代里的思想教化,使他们认为自已的失去或奉献是一种崇高和伟大。但是,另一轮权力与金钱勾结的掠夺式强拆,使他无法再以崇高和伟大说服乡亲以及自己。于是,最终他选择了以死抗争,用一次惨烈的煤气罐爆炸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迷乱世相——方向不明式的狂奔
西哲有云:人越是迷了夜路,脚步越是飞快。但是,当浮躁的社会找不到方向时,狂奔的结果便很恐怖了。
李焱的新著,便演绎了这样一种社会性的迷乱世相,演绎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式的方向不明式的狂奔。除了王树生、林兆瑞。
GDP以及政绩的鸡血让王卫东亢奋,她以当初红卫兵掘毁明朝宦官古墓的激情,组织强拆她自己筹建了仅20年的底层百姓的生活家园;金钱以及财富帝国的诱惑则让林智诚迷乱,这个原本善良柔弱的羔羊,被金钱欲望唤醒了内心深处的狼性残忍;世俗欲望让大臭、张存柱、刘爱国、冯红等等陷入迷茫,他们有的为此丢失了生命,有的为此丢失了自尊,有的为此丢失了人生方向。整个社会,除了浮躁,还是浮躁。
·愿景——寻找美好
王树生、林兆瑞是作者的人生愿景,也象征着生活的本真。王树生求生存,做好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林兆瑞对于评剧艺术的执着和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才是社会本应的人生常态。
因为,浮躁不可长久,本真方为永恒。作者用一种轻微触碰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唐城百年的历史变迁。尽管稍显稚嫩,也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历史的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