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子换新颜—市委办公厅驻路南区胡庄村工作组工作纪实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施伟) 走在稻齐路上,从刘唐保向北行驶500多米,远远地就能看到两根粗壮的银灰色柱子顶着不锈钢结构的门楼,上面用端庄的行书书写着金色的“胡家庄”。这就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基层建设年)中市委办公厅的帮扶对象路南区稻地镇胡家庄村。
走进村子,道路北侧整齐排列着一行太阳能路灯,向西延伸到村口。走进胡家庄村村民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房顶上“村民中心、服务村民”八个鲜红的大字。村民中心院内用冬青、女贞组成的色块绿篱将村民活动区与办公服务区相隔离,宽敞的庭院栽满了玉兰、海棠、碧桃、木槿、月季等树种,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有序地排列在花草之间,灯光篮球场、互助式幸福院和厨房、图书室、妇女保健室、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电教室、会议室、广播室、办公室一应俱全。
在村书记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市委机要局副局长、驻村工作组组长刘树喜,市接待办李飞和市保密局李宁思。他们正与村书记彭建鑫、村主任王树申、村委刘永庭等几名组织村庄硬化的负责人研究村民房前屋后的硬化问题。他们刚从施工现场回来,鞋上满是尘土,施工队负责人田伟身上还溅有水泥灰浆。
当我们说明来意后,刘局长兴致勃勃地给我们介绍起了胡家庄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开展情况。胡家庄是今年市确定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100个重点村、30个精品村之一。这村不但是市委办公厅的联系点,也是路南区王卫国区长的联系村。几个月来,市委办公厅、路南区领导多次来村调研,从主管区长到区农经局领导都对胡家庄关爱有加,各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胡家庄建设好。”刘局长介绍说,工作组从3月3日驻村以来,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动员、多方协调,按照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15项工作逐步推进,使胡家庄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村党支部书记彭建鑫说:“工作组的到来,给胡家庄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工作组进村办的第一件事是检验村里的水质,他们自己花钱将村里的自来水样送市自来水公司进行检验,让群众喝上放心水;第二件是让村里上学的孩子有了候车亭,可以为孩子们遮风挡雨;第三件是栽植象征事事如意的柿子树,每家门口两棵,全村栽了近千棵;第四件是请市农科院的专家到村里义务咨询,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改良进行现场开方,还将各种处方张贴在村委会大门口,供群众借鉴;他们还联系水泥、健身器材、垃圾箱,自己喷绘标语、设计制作各种图板、村务公开栏、村民中心院内的各种公开宣传栏、村内的标牌,到处都凝聚着工作组的汗水。
到目前为止,胡家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15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饮水安全方面,铺设更换主(分)管道14000多米,村周围的养殖场和76户新建房屋都接通了自来水。为村内两眼饮用水井安装了两套变频和消毒设备。道路硬化和亮化方面,全村17条主、辅街道和房前屋后硬化29000多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5盏,20W的LED路灯120盏,每天花5元钱可以让村里明亮4小时。垃圾清运方面,配备了240个标准垃圾筒,整齐摆放在街道一侧。厕所改造和绿化方面,全村改造双瓮和三格式厕所366个,环村栽植杨树500多棵,每户门前栽了柿子树和月季花,主、辅街道栽植樱花、木槿、碧桃350株,卫矛绿篱800多米,卫矛球绿植500株,鱼坑周边栽植桃树50棵。环境美化方面,村里主街道两侧墙面进行了修整,砖墙抹灰,矮墙加高。粉刷墙面近20000平方米。此外,工作组帮助组建了一个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投入300多万元,为村民致富增收打开了一扇大门。
八个多月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使胡家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村民们无不拍手称赞。村里有一低保户,哥哥刘俊国63岁、弟弟刘俊柱56岁,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都没有成家,哥俩相依度日。由于庭院低凹,雨天院内积水,哥俩接力向院外淘水。工作组得知这一情况后,结合村容整治,由村里出钱将庭院垫高,并帮他们垒起院墙,安装了双瓮水冲厕所。最近,弟弟俊柱经人介绍找了个腿有残疾的对象,如厕不便,就找到村书记,要求将蹲便改成坐便。村里专门从外地购买了一套坐便并安装好,哥俩深受感动,握着村书记彭建鑫的手说:“工作组、村两委,比我父母都亲。”
正如村民喻贵友拿着喇叭在村里广播的那样:共产党好!工作组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给胡家庄带来了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