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冶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汪云林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作为国家级独立工矿区,古冶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艰巨繁重的转型攻坚任务,该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心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释放出强大正能量。近日,记者采访了古冶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汪云林。
记者:请您谈谈古冶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汪云林:我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灵魂,坚持典型引领,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古冶人的一言一行。近年来,古冶区先后组织开展了“慈善大家”“道德模范”“幸福市民”“身边好人”等系列评选活动,积极培树先进典型,挖掘感人事迹,在全社会营造追求先进、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像组建“青心乡村少年宫”的大学生村官柳萍萍、王婧,19年如一日照顾双目失明孤苦老人的唐山十七中雷锋班,发起成立“播撒雷锋精神团体”的“雷锋迷”段思序……这样的好典型在古冶还有很多,在他们的感召下,古冶人民在转型发展的征程中迸发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记者:请您谈谈古冶区是如何组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
汪云林:首先是充分发挥宣传教育阵地作用。利用“道德课堂”“古冶大讲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宫等宣传阵地,开展“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宣讲、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宣传。其次是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培育和践行。在全区广泛开展“扬大爱古冶风尚,做时代雷锋传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搭建了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与志愿需求方有效对接平台,确定了28个涉及社区村庄、机关学校、窗口行业等领域的志愿服务示范基地,定期开展包括“邻里守望”“周六机关党员志愿者义务劳动日”等以关爱弱势群体、改善公共秩序、提升服务水平、整治城乡环境为重点的各类便民志愿服务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围绕“春节之贺、清明之思、端午之忆、七夕之韵、重阳之孝”等节日内涵开展传统教育活动。再次是坚持从未成年人的培育和践行抓起。组织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优秀出版物进校园等活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以“中国梦·赤子情”教育活动为统领,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祭英烈、筑牢中国梦”“学习雷锋、做追梦少年”等道德实践系列活动,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了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记者:请您谈谈古冶区下一步将如何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汪云林:我区将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要以“市民素质工程”为总抓手,筑牢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组建139支文明素质培训队伍,开展“知区情、爱古冶、谋发展”等主题活动。通过组织“道德模范”“幸福市民”“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等评选及开展“铸诚信古冶做文明市民”“文明古冶志愿同行”等活动,使全区市民文明素质得到巩固提升。二要以基层宣传教育阵地为平台,全面激活城乡文明“细胞”。坚决落实市委“启动建设和完善八个常态化宣传展示平台”的要求,全面推动城乡“善行功德榜”、电视台“先进典型发布厅”等宣传展示平台的建设。在社区和农村,以“道德(孝德)讲堂”为阵地,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并通过开展“文明楼栋”“文明农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促进居民的素质提升;在行业,持续开展窗口行业“三比、三亮、三评”文明竞赛,并拓展创建领域,引导城乡劳动者诚实劳动、诚信经营。三要与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把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基层。开展群众文化艺术节、“文化志愿者圆梦”行动、群众原创文艺作品创作展演、“彩色周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抓好“三下乡”“四进社区”和“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四要开展“花季护航行动”,进一步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对未成年人实施德育工程、阵地工程、净化工程、精品工程、关爱工程,借助五大工程全面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五要广辟宣传渠道,努力营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全区宣传干部及广大新闻爱好者围绕核心价值观积极撰写新闻稿件,在区电视台、区内官方网站、手机平台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制作主题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