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街道传播道德文明新风践行核心价值观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孙邵捷 王磊) 走在友谊街道境内,随处可见到印有遵德守礼、社会主义核心观24字、志愿服务理念等内容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不时听说“榜样人物”的鲜活事迹,随处可感受到佩戴红标的志愿者们带来的温暖。
传播道德文明新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在友谊街道已蔚然成风。
营造氛围
在潜移默化中激发道德自觉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宣传教育引导,是提升市民道德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
街道利用打造文明城区的契机,创新宣传手段,广泛张贴各类公益广告、宣传图片、绘制宣传板报,积极营造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精心设计制作了印有遵德守礼、社会主义核心观24字、志愿服务理念等内容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福字牌”800块,张贴在境内主要路段、小区门口、楼道口;
向市民发放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提袋800个;
依托社区宣传阵地定期更换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等为主题的宣传板报24期;
在街道辖区人员密集场所张贴343幅“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宣传图画,激发居民自觉遵守道德的意识。
同时,街道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将宣传活动开展得有影响、有规模、有声势、有特色。定福里社区弘扬孝道的“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老年人文化活动,燕京西里社区关爱农民工的“开心游艺闹元宵、和谐邻里中国梦”活动,永乐园社区传承传统美德的“品味端午传承美德”活动,燕京东里社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在我心中好人在身边”七一表彰联欢会,以及友谊街道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群众文化艺术节节目展演暨文明城宣传活动等,像这样,全街道全年累计开展大小活动300余次,居民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树立典型
在见贤思齐时弘扬道德风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友谊街道在境内设立了10块“公德榜”,大力彰显凡人善举的道德之光,成为宣传身边榜样人物的平台阵地。
从“功德榜”上,大家相继认识了积极投身社区公益事业的闫金生,诚信立业、至诚为本的个体工商户赵志宏……而退休教师耿玉明,作为“公德榜”首期上榜人物之一,更是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称赞。10年来,耿玉明老师义务担任定福里社区科普大学老师,自费订阅报刊,分门别类地剪贴,自己出资复印,整理成约15万字的《养生保健手册》15册,全部免费供给科普大学的学员们学习,定福里社区也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
发挥榜样的表率作用,用榜样的力量传播正能量,做到建榜、知榜、议榜、用榜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友谊街道逐渐形成了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此外,友谊街道借助“道德讲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社区、家庭延伸,引导居民们自觉做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在友谊南里社区开展的“遵老敬老传承美德”为主题的道德讲堂“学模范”环节中,宣讲员深情并茂地讲述30年来任劳任怨照顾婆婆的好儿媳王文兰的感人事迹后,在场的居民被感动得掉下眼泪,也自觉反思自己,寻找差距,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体验、自我完善和提高。今年以来,街道共举办“道德讲堂”12次,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崇德向善的自觉性,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
品牌服务
于无私奉献处体现道德价值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在加强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实践养成,这样才能确保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友谊街道组织的“善行唐山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就是致力推行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这个拥有184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精心组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志愿服务活动。友谊街道的“文明交通志愿者在行动”、友谊里社区的“迎七一、爱奉献”党员义诊、福乐园社区“关爱家园情暖路南”党员团员进社区、开源社区“关心帮助残人实现美好中国梦”……在大大小小的80余次活动中,共整治环境、劝阻不文明行为270余次,为社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600余件。他们,用爱心编织起覆盖全街境内空巢老人、低保户等群体的关爱网络。
在这支队伍的感召下,社区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争当守望者的良好氛围,燕京东里社区311楼的窦学华大妈就是其中的一员。居民们经常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有时在帮助年龄更大的老人提菜,有时在帮助残疾人推车,谁家夫妻吵架、婆媳不和,只要她一出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她说,只要问题得到解决,她比谁都高兴。
这就是社区居民最真实的幸福感。近年来,友谊街道共组织开展志愿服务1128次,参与人数3200人,解决百姓实事980件。一个个平凡人中的“活雷锋”为友谊街道垒积起文明新高度,提升着文明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