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孝德文化 创新敬老模式
乐亭10万老人尽享“七彩夕阳”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裴建伟、檀咏)“乐亭的孝老模范层出不穷,我会继续关注这里,帮老人们晒幸福!”一个月内两次造访乐亭,先后拍摄完成“为了妻子的嘱托,30年如一日照顾岳父母的好女婿苏胜田”“丈夫去世后,为照料百岁婆婆招婿入门的好儿媳李翠兰”两个先进人物。整个过程,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记者沈海东始终被浓浓的孝老氛围包围着。
据了解,乐亭50万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0万人,所占比例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在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如何让老人们颐养天年成为县委、县政府关注的热点。为此,该县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对群众进行孝德教育,另一方面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及设施建设,让老年人养老无忧。
戏彩娱亲、百里负米、弃官寻母……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配合故事说明,让“二十四孝”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在毛庄镇公南村,以“孝德”文化为主的文化墙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该村村支部书记梁万臣说:“这些典故图文并茂,形式新颖,村民们在观看过程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孝德教育,家庭氛围也更加和谐了。”据了解,目前全县476个行政村中绝大多数都建起了文化墙,其中以孝德教育为主题的内容达到半数以上。除了文化墙建设,道德讲堂也成为传播孝德文化的主阵地。
“好婆婆、好媳妇”“十大孝子”“幸福家庭”“美丽家庭”……有关孝老爱亲的评选活动层出不穷。每年重阳节,胡坨镇港东村70岁以上的老人都被请到了村民中心,成为全场瞩目的座上宾。“为老人集体过节”活动在这个小村庄已经连续开展了7个年头。
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乐亭建立起以社区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目前,11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站建设,为农村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基本保障。目前,全县共建成互助幸福院485个,实现了“幸福工程”全覆盖。在此基础上,通过税费优惠、政府补贴和政策扶持,调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县共有4所公办养老机构和3所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有效解决了城乡百姓养老的后顾之忧。
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补钙”,乐亭不遗余力。一方面在城乡文体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中开设适宜老年人需求的空间,让他们能找到互相沟通与交流的“家园”。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还派出指导员在老人中组织、发动、培养各类文体骨干,组建各类活动小组,开展健康讲座,把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真正管起来。得益于此,乐亭百岁以上长寿老人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目前已有百岁老人42人,所占人口比例远远超过我国和国际“长寿之乡”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