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改革 努力服务市场主体发展
□市工商局局长张建波
工商部门要抓住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努力服务市场主体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工商登记改革,为市场主体大发展开启了绿灯
今年3月1日开启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打响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第一枪”。我市工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闻令而动,以时不我待、积极有为的使命意识和推动改革、服务发展的担当精神,积极推动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简化住所登记、企业年检改年报、先照后证等一系列改革政策迅速在唐山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借鉴先进地区做法,市工商局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行工商登记便利化促进市场主体增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放宽名称核准登记,实行网上远程核名等6个方面出台了27条创新性举措,并创造性地对重点项目提前试行了先照后证审批。同时,主动简政放权,下放了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下市场主体的登记审批权,使7500户市场主体从市局下放到辖区工商局管辖。在此基础上,通过广泛宣传,使新政策惠及每一名创业者,有效地激发了投资热情,显示了改革带给经济发展的新活力。截止到11月底,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7235户,新增注册资本675.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7.04%和125.31%,市场主体总数达到29.72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达到5753.51亿元。
二、乘势而为,继续为市场主体大发展贡献力量
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以工商登记改革为标志,各地开启了审批制度改革的新高潮,市场主体发展的数量成为衡量各地经济发展的新指标。工商部门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要勇做弄潮儿,下好工商登记制度新一轮改革的“先手棋”,勇做推动改革的“当头炮”,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的“排头兵”。要开展好“六看”,增强“六种意识”,实现服务发展“六个零”。即一看是否存在着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不够强的问题;二看思想解放得够不够;三看推进改革,促进市场主体的发展的责任意识强不强;四看各项改革措施是否落实执行到位,是否出台了服务市场主体培育发展的创新性举措;五看以工商改革服务经济发展的主动意识是否强烈,做得如何;六看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是否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要认认真真对照反思,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改革意识、分忧意识和大局意识,实现凡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或限制准入的行业、领域都允许经营的投资主体“零限制”;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名称、字号的名称登记“零门槛”;注册资本认缴的注册资本“零首付”;可以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的住所登记“零障碍”;在暂时无法取得登记前置审批证件的情况下,可前照后证核发筹建营业执照的主体资格认证“零束缚”;热情服务、免费服务的注册登记“零成本”,努力为市场主体“舒筋骨”、为创业兴业开路、为企业发展松绑、为扩大就业助力,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三、营造合力,努力培育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大环境
依据新一轮改革思路,市场主体取得营业执照只是获得了市场准入资格,要取得经营资格,早日达产达效,还需取得相关部门的资格证书。要想把工商登记改革的“绿灯”变成市场主体大发展的“绿途”,还需各部门共同努力,营造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强大合力。
1.努力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借鉴先进地区做法,大力推进“三证合一”,联合审批,“统一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出件”,限时办结等改革措施,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推行网上审批、联网联批等新型审批方式,形成改革的倒逼机制,推动审批门槛的降低和审批效率的全面提高,为市场主体早日投产达效铺就一路畅通的绿色坦途。
2.努力营造适宜市场主体成长壮大的市场环境。市场是滋养投资主体成长的沃土,目前,我市的市场环境存在着开放不够、竞争不充分、发展不健全等问题,表现为条条框框过多、服务业不发达、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均衡等,需要我们出台含金量高的具体政策,形成有利于投资者发展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创业的市场环境,以激发更大的投资热情,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
3.努力建设有利于投资创业的法治环境。必须尽快明确权力清单、监管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大公开、监督和问责的力度,破除部门利益和壁垒,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权责明确、监督有力、运转顺畅的治理环境,以吸引投资,激发创业热情。
4.强化市场主体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养成。市场主体的短视、缺乏自律与政府部门的滥用监管职权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破解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强化市场主体自律意识和能力。只有把市场主体从受监管的小孩培养成善自律的成人,依据信用设定监管等级,减少监管,才能破解两者之间的“死结”,形成有利于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必须大力推行信息信用监管,以诚信的信用经济替换政府有形的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