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教育同样要借力京津
——访市人大代表、市教育局局长刘绍辉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赵珺 通讯员 周志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奋力推动唐山转型升级、再创辉煌,‘依托京津实现借力发展’是当前要突出把握的六大关键举措之一。”市人大代表、市教育局局长刘绍辉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唐山最大、最现实、最不可错失的机遇,对唐山教育而言同样如此。”
为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去年下半年以来,刘绍辉和他的团队一直马不停蹄,几乎每周都要奔赴京津,以推动区域教育合作为目标,着力引进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开启与北京市教委的全方位合作,开展与天津市有关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深入交流,与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达成合作协议,与天津职业大学签订了职业教育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与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建立合作培训机制,与北京教育学院开展教师培训达成合作意向,与天津职业大学合作开展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培训,积极引进北京数字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人民教育家研究院将在我市设立分院,与《人民教育》杂志社签署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一系列对接成果,进一步强化了与京津教育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刘绍辉表示,今年市教育局将继续引进京津优质教育品牌,全面建立与京津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院校的战略合作,努力使各个项目破茧成蝶。一是积极引进京津优质学校到我市建分校或开展合作办学,重点推进与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的合作;推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开平分校项目,目前已完成选址工作,力争2016年4月开工建设。二是借助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师培训,重点推进与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人民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开展不同形式的课程培训、挂职锻炼、名师结对、网上交流等活动,促进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三是引进北京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经与北京市教委协商,我市将引进北京数字学校,包括4000名优秀教师课例共计1.5万节的网络资源,预计今年9月,北京数字学校将为我市提供1万个用户账号,保证全市所有接入互联网的中小学都能享受到北京的优质数字资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打造一支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产业大军,这对我市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刘绍辉表示,对此,市教育局也作出了精心的谋划。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加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力度,引导和支持职业院校科学设置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的新兴专业;实行招生计划申报、审批制度,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继续开展省级、市级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创建和评选,重点培树一批具有唐山特色的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另一方面加快推进育人模式改革。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和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工艺产品开发中心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增强职业院校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我们将全力以赴,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刘绍辉信心满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