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劳模都是人们心中的“精神名片”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4月28日新华网)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伟大的事业呼唤着我们,庄严的使命激励着我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弘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再创新的业绩,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劳模就是动力,就是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今,劳模就要付出更大的艰辛和力量带领大家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劳模精神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是团结力量、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学习劳模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创造和奉献的精神,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他们用实干激励人心,用先进思想鼓舞人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心投入于社会,服务与人民。北京市劳模侯丽莎是一名医护工作者。她说,在工作中,面对患者,一个握手、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能让对方感觉温馨,心情开朗。厚德是医务工作者的基本品质。只有做到厚德,才能无愧“白衣天使”的称号;被誉为“永远的战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时代楷模朱彦夫说过,“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然而这句话,对任何人都是经典,值得学习和树立。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劳模一般多是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劳动的目的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如:“铁人”王进喜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钢铁工人王崇伦“走在时间前面”一年干了几年的活,机械工人倪志福发明新颖实用“倪氏钻头”,“金牌工人”许振超率领青岛港桥吊队多次刷新集装箱桥吊作业世界纪录等等。学习劳模精神不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学赶先进、讲奉献、见行动,学用结合把学习和实践有机的统一起来。
有的人认为劳动模范的标杆太高,离我们很远,普通人难以学习和“复制”。劳模精神在创造物质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劳模精神更应体现出我们的民族风骨和时代风貌,劳模永远被世人景仰,劳模精神永远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正在用双手和智慧引领我们一起,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努力实现中国梦。我们要把这“精神名片”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云本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