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机动车维修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成效初显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韩冬 通讯员 孙鑫)自3月20日全市机动车维修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展开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共查处无证经营维修企业29家,超范围经营企业57家,要求企业对无证无资质的319名维修从业人员调离技术性岗位。
据悉,全市各级交通运管部门围绕机动车维修企业的经营资质、维修质量、配件管理、档案管理、文明服务五大方面进行集中整治。整治中对存在无证经营、维修质量无保障、使用假冒伪劣配件、随意抬高工时单价、虚列作业项目等行为的企业进行严肃查处。据了解,专项整治活动已开展一个多月,整治工作已全面进入集中整改阶段。通过整治,全市机动车维修企业新增从业人员650余人;更新、添置维修检测设备及工具6600余台(件);建设、扩充、改造厂房及停车场地5万余平方米,99%以上企业的客户休息室已具备沙发、饮水机、电脑、电视等便利性设施。维修质量明显提升,维修作业返工率下降至2%,返修率控制在0.4%以下,投诉率低于0.05%。
据介绍,市交通运输局将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采取多项举措扎实推进机动车维修市场集中整治行动。着力规范经营行为,重点从客户接待、车辆进厂交接、签订合同到维修作业、检验,直至费用结算、返修或抱怨处理、跟踪回访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突出客户权益保护,重点保护客户的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批评监督权;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发动全行业共同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客户满意、政府放心的机动车维修消费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汽车维修救援网络建设,扩大救援覆盖范围,优化救援运行机制,同时继续推进机动车维修品牌连锁和社区快修工作,为广大车主提供更加便捷、优质、可靠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