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施疑 通讯员 王新军 乔淑承)“以前盲目跟风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导致孩子逆反。现在才知道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结合优势培养特长。”这是共青团“12355家长教育公益课堂”上,一位妈妈的心声。今年以来,团市委启动了“强心理、助梦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项目,通过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团市委开展问卷调查,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专家、基层代表参加专题分析会,探寻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发展特点、形成原因,并立足工作实际,多措并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围绕不同群体,团市委实施了青少年心理素质提升培训、“12355家长教育公益课堂”、教师心理干预能力提升培训、中高考考前心理减压巡讲、青年婚恋指导课堂5个公益课堂,以普遍培训的形式,实现对考生、家长、教师、婚恋青年等群体的教育覆盖和实效影响。目前5个公益课堂已开展活动32场,服务青少年和家长4600余人。依托有热线、有合作机构、有心理服务志愿者的市县两级“12355”青少年心理维权中心接受个案咨询,使316人次提出的痴迷网络、考前紧张、沟通障碍、自残倾向等心理问题得到科学干预。团市委还通过唐山精神卫生中心网站以及“唐山12355青少年心理服务”微博、QQ群、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以及发放宣传册、现场心理测评及咨询等,引导全社会关注并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依托共青团青年中心建设了公益性青少年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基地,青少年及家长可免费参加心理宣泄、心理疏导等活动,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治疗”向“预防”转变。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协同参与。如今,共青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共青团协调、职能部门支持、公众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已服务青少年1600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