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气正百业兴
——遵化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纪实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李岩 周宏武 王双利)近日,从遵化市财政和统计部门传来捷报: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同比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5亿元,同比增长4.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1.7%,一举扭转了连续三年两位数下滑的颓势,经济形势“坡道起步”、企稳向好……
这组数字,是遵化市吹响“实干兴遵、富民强市”战斗号角的嘹亮前奏,更是再创遵化发展新辉煌征途中成功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数字的背后,有全市上下振奋精神、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更有遵化市委、市政府以“四个干”工作机制为指南,紧紧扭住“谁来干”这一重要关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部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不懈努力。
干部也是一种资源。人员的固化直接导致干部思维的僵化,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紧紧扭住这个“牛鼻子”,盘活干部资源,提振士气、焕发活力,才能撬动全局,激活“一池春水”
“干部作风有待改进,部分领导干部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干劲、闯劲”;“干部普遍流动慢,打击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016年1月,在“我为遵化发展献良策”献计献策活动中,广大干部群众纷纷为遵化把脉支招,并重点对干部任用和管理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曾经的“领头羊”如今掉了队,根子出在干部队伍上!找准突破口,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精准发力。遵化市委常委会率先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常委班子和常委个人分别查摆出6个方面的问题,制定了8个方面20条整改措施。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分包3-4个单位,全程参加指导基层单位民主生活会,促进各级班子和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信心也是生产力。身处困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如何坚定干部发展信心?面对“坡道下滑”的严峻形势,遵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清醒意识到:作为“穷棒子”精神和“当代愚公”精神的发祥地,遵化必须继承这两个“传家宝”,激励广大干部提振精神、攻坚克难。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遵化市委组织部门紧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将教育对象由原来的县处级干部扩大到乡科级干部,受教育人数由31人扩大到896人。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素养、科学执政能力、综合能力素质”三大提升工程,将正科级、副科级、股级干部全部纳入培训范围。从4月19日开始,分3期对市直单位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600名股级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市委副书记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亲自“操刀”授课,广大中层干部倍受鼓舞、信心大振。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干部队伍不流动,就像一潭死水,缺乏生机和活力,更限制了干部思维和工作思路的创新。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遵化市委组织部门从加快干部轮岗交流入手,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按照“制定方案、确定人选、民主测评、预审把关、讨论决定、办理手续”6个程序,集中对全市62家单位股级干部全部进行了轮岗交流。除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岗位暂缓轮岗交流外,全市同一职位任职满5年、从事执法执纪和具有审批职能的热点岗位任职满3年的近600名正副股级干部全部进行了轮岗交流,极大激发了干部干事热情。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部队伍“活”起来了,三山两川正如这季春孟夏时节,处处充满着无穷活力,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把基层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主阵地,以“公心用心公平公正”为选用干部的“一杆标尺”,打造良好政治生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让干部“自己提拔自己”成为社会共识
把培养锻炼干部的“熔炉”向基层敞开,把提拔重用干部的“天平”向一线倾斜,成为遵化激发基层干部活力的两大举措。为更好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尽量在乡镇干部中产生,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全部由乡镇长转任,为乡镇基层干部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选拔干部,从乡镇和市直单位中选调了18名优秀股级干部到信访局进行岗位锻炼;成立了10个招商工作队,由优秀副科级干部带队,赴北京驻点、挂职招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马拉松赛道上发现“千里马”,对表现优秀的给予提拔重用,让干部“自己提拔自己”成为社会共识。
如何优中选优,在“千里马”中选拔“万里马”?遵化市委一举打破以往干部选任常规,重点在乡镇干部选任上探索尝试了“推优比选”模式,针对乡镇某一领导职位,由各乡镇党委集中研究推荐一名优秀人选,组织部门结合党委推荐和历年考察、民主推荐情况,确定比选人选进入面试环节。以市委常委为主,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县级老干部,市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组成面试评委,逐一对面试人选进行比选择优,排名靠前的作为拟提拔重用对象。为杜绝“跑、要、送”现象,市委组织面试人员逐人签订承诺书,承诺不利用各种关系为个人职务调整说情,如有违诺现象,自愿接受党纪政纪处分,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今年以来,共组织5次推荐比选活动,109名干部参加了比选,一批德才兼备、能力突出、敢于担当、群众认可的优秀干部通过比选被提拔重用,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为严把选任关口,坚持“五个重用、五个不用、五个调整”,建立起“1+7”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体系,使干部选拔任用更科学、更公平。《关于进一步规范乡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乡科级干部人选署名推荐办法(试行)》等8个文件,就像8把标尺,丈量着干部的能力素质,规范着干部任用和管理的方向和原则。“五不上会”是遵化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干部的“铁杆原则”:即拟提任的干部人选不符合《条例》规定选拔任用资格条件的不上会,民主推荐得票率和民主测评优秀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上会,程序不完善的不上会,档案审核有问题的不上会,未征求纪检、计生、政法委等有关单位和部门意见的不上会。今年以来,9人因干部档案存在问题、3人因处纪律处分影响期未满而暂缓使用。
风清则气正,源活则水清。良好的政治生态营造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清风正气,广大干部信心坚、心气顺、干劲足,11条战线共同发力,全市上下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用好一颗子,下活满盘棋。全市上下精神振奋,干部作风焕然一新,一股实干新风吹遍遵化大地,遵化经济“坡道起步”“满血复活”,三山两川活力四射、百业正兴
常言道:不怕楼房高,只要根基牢。
今年以来,这市不断在思想教育、制度约束、实绩考评上加码,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夯实振兴发展伟业根基。不折不扣地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精神洗礼;召开领导干部教育警示大会,通报5起违纪行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制定出台《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明确了18种不作为问责情形和13种不担当问责情形,探索实行了领导干部不宜担任现职反向提名及末位测评制度,诫勉谈话18人,提醒谈话32人;将近三年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在干部选任整体推荐中的权重提高到40%,树立起“灯下苦读”不如“埋头苦干”的风向标……
精神雨露,润物无声。全市上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领着一级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呈现出信念更牢、作风更实、思路更清、干劲更足的良好局面。市委书记李贵富率先垂范,年初为促成重点项目落户遵化,两天内辗转长春、沈阳、石家庄3个城市,诚恳拜访客商,走访有关部门,以真情真心打动投资商;市长詹晓阳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带头发挥“白加黑”“5+2”精神,连续奋战在项目建设一线。而为争取2×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早日开工,这市4个工作队的70名工作队员冒着-23.1℃的极寒天气奔波在田间地头,仅用4天半的时间就全部完成了925户清登工作,仅用20天时间就让涉征土地收储工作圆满画上句号。投资商闻讯,惊叹:“这简直就是‘遵化速度’,冲这点我们选择遵化绝对没错!”建明镇党委书记李国向为了引来大项目、好项目,春节期间没有休过一天假,连日奔波于乡镇和项目建设单位之间,这市8个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中,仅建明一个乡镇就占了2个……
干部强,则事业兴。干部们的激情也点燃了更多企业家们做大做强企业的豪情。在承德发展的企业家张小良被家乡党委政府的诚意打动,毅然投资1.1亿元启动了这市惠通汽车配件项目,投产后年可生产汽车变速箱零部件500万件,产品直接供应爱信齿轮。此外,八方矿业、兰德叉车、永辉机械等企业纷纷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并扩大投资规模,去年以来新增投资130多亿元。
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这市围绕转型升级、补齐短板、做强城市、激活动力四大任务,精准扭住遵化未来发展的“命门”,将全市工作细化为“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农业农村、工业经济、旅游服务业、城市建设、金融财税、优化环境暨干部作风整治、社会和信访稳定、宣传思想、组织工作、教育卫计与文化体育”等11条工作战线,每条战线由一名市领导挂帅,其中每项重点工作又被层层分解成了一个个小项,责任人、工作目标、完成时间一目了然,11条战线甩开膀子、摽着劲地赛跑。像项目建设战线,第一季度这市安排的228个千万元以上项目新开工项目25个,完工项目5个,累计在建项目107个,实际完成投资24.5亿元。4月16日,从第一季度唐山市重点项目观摩拉练评比中传来捷报:这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49.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48亿元,在唐山14个县区中分别排名第二、第一和第三。
如今,行走在遵化,无论是身处机器轰鸣的车间,还是塔吊林立的工地,无论是在日新月异的电子产业园,还是渣土车穿梭的在建道路,都能聆听到遵化奋进的足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