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唐山 我们的节日—端午
近期,市文明办组织了以“大爱唐山·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民俗宣传、经典诵读、道德模范走访慰问、爱心志愿服务等多项活动,引导市民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图为昨天上午,在曹妃甸大学城文化创意主题街区广场举行的相关活动中,市民在进行传统投壶游戏。
记者 赵亮 摄
6月4日,古冶区举办了“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纪念屈原活动。区直各单位宣传委员、区书法家协会书画家和居民、教师、学生代表近百人参加纪念活动。图为代表们参观屈原纪念馆。
记者 董钧 摄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进“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今年端午节,市文明办精心组织以“大爱唐山·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民俗宣传、经典诵读、道德模范走访慰问、爱心志愿服务、文化娱乐、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引导市民在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华美德。
端午活动丰富多彩爱意浓浓
本报讯(记者梁赞英)日前,开平区“丰山情”包粽子大赛在丰山村村委会开赛,由市文明办主办的“大爱唐山·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特色活动也就此拉开帷幕。
来自开平区开平镇、栗园镇、洼里镇、郑庄子镇等地的90名选手参加包粽子大赛。经过激烈角逐,郑庄子镇的张爱敏以6分钟包12个粽子的成绩获得一等奖。
开平区文艺志愿者走基层暨“丰山情”端午节书画笔会活动当天也在丰山村拉开帷幕。十几名知名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一幅幅端午主题的书画作品跃然纸上。参加本次活动的书画家纷纷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并喜爱传统文化。
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开平栗园镇小六甲村,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带着“丰山张记粽”走访了该村86岁老党员徐占荣及5户家庭生活困难的村民,让他们感受节日的温馨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诵读诗歌传递唐山传统文化
本报讯 (记者 李莹)为弘扬传统文化,迎接端午节,日前,由唐山市文明办主办的“大爱唐山·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之一,“感受陶瓷文化,品读大美唐山”2016诗歌会在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
“凤台龙泽艳阳天,无限春华到眼前……”30多位诗歌朗诵者吟诵15首原创诗歌抒发节日情思,近200名市民陶醉其中。端午节是我国传统佳节,唐山各界的诗歌爱好者,借端午节文化,以唐山历史为脉,以唐山的煤矿、铁路、水泥、机车、陶瓷、股票、中国第一位博士、世园文化以及生态城市打造等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传播陶瓷文化,讴歌唐山文化,表现唐山人的时代精神。朗诵者宋建军说:“朗诵是一门语言艺术,开展此次活动是对唐山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中,诗歌朗诵爱好者用饱满的热情,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市民王海燕称:“通过诗歌朗诵艺术感受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传统文化,让今年的端午节过得特别有滋味。”
亲子互动感受端午文化内涵
本报讯 (记者 李莹)日前,由市文明办、唐山博物馆举办的“彩缕萦腕·粽叶飘香”端午节活动在唐山博物馆举行,15名孩子和家长一起包粽子、编织五彩线,愉快互动,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活动中,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小朋友们和家长干劲儿十足,折粽叶、放枣和糯米、裹粽叶、绑丝线……有的家庭一会儿就包了10多个粽子。“你看这是我包的小粽子,这是妈妈包的大粽子。”来自祥荣实小的姚澜向记者展示着刚包好的粽子,“以前只知道粽子好吃,没想到包起来工序还真不少。这次能跟妈妈一起包粽子感觉真好。”来自龙泉西里小学的王牧葳则表示,不仅学到了有关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还学会了包粽子,非常有趣。回去之后还可以教同学包粽子,让大家一同感受其中的乐趣。
除了包粽子,孩子们和家长还一同学习了编织端午节的传统饰品五彩线。唐山博物馆副馆长尹健梅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孩子和家长搭建一个亲密互动的平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乐亭大鼓表演。
编制五彩粽。

包粽子。
6月8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主办的“大爱唐山·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在曹妃甸大学城文化创意主题街区广场举行。活动通过包粽子、芦苇画、面塑、投壶游戏等多种传统民俗形式营造节日氛围,引导市民在参与中感悟传统、传承传统、弘扬传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记者赵亮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