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唐山>社会新闻 正文

像父亲说的那样,我要做个有用的人(图)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16-07-28 8:17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13岁的少年在那一霎失去了父母

像父亲说的那样,我要做个有用的人

图为张东义在检查焊缝。记者 赵亮 摄

  1976年7月28日,一场浩劫无情降临,瞬间将唐山夷为平地。灾难摧毁了一条条唐山人的人生脉络,同时也造就了一段段自强、奋进的人生轨迹。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魏伟 通讯员 吴可超)张东义,一名年仅13岁的少年,在那一霎失去了父母,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天塌地陷之际,父亲生前所在的工厂——唐山机车车辆厂(现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车”)向他敞开了温暖的胸怀。从此,他脱下校服,穿上工装,成为“唐车”工人,开启了一段崭新的人生。

  震后40年间,他在焊接领域攻克道道难关,与“唐车”共同成长,一步步实现人生价值。

  他说:“父母生前曾对我说过,‘做人要正,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与父母相伴的日子虽然短暂,但他们的教诲却影响着我的一生。我要对得起社会,不能给父母丢脸。”

  记忆中的父亲母亲

  1976年7月28日的那场灾难,是张东义不愿触碰的伤痛记忆。在“唐车”焊接车间一个不大的办公室里,53岁的电焊工高级技师张东义深深地陷入了那段依旧刺痛心灵的往事。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正直的人,母亲是非常慈祥、善良的人。”张东义说。在村里,母亲的善良是大家公认的。父亲的正直和热心,对张东义的影响更加深远一些。

  一次,张东义和同学在回家路上,从地里捡了一些胡萝卜。晚上,父亲回到家看到了胡萝卜,得知是张东义从地里拿来的,脸色变得阴沉,严肃地说:“快送回去!这不是你用钱买来的,也不是你干活得来的,这东西你不能要。”年幼的张东义虽然不理解父亲的话,但还是将胡萝卜送了回去。

  “这件事儿虽小,但多少年来我都没有忘记。父亲也曾多次对我们说‘做人要正’。他告诉我,东西不是自己的,再好也不能要。想要得到,就要付出,要自己去努力。”张东义说。

  在灾难中学会成长

  “地震的前一天,我还无忧无虑。地震发生后,一切都变了。父母走了,哥哥们在外地,姐姐们受了伤,弟弟还小。作为男子汉,我得给他们找吃的、找医生、盖房子。那时候挺苦的,但灾难会逼着你成长。”张东义回忆说。

  震后不久,父亲生前所在的“唐车”决定,将地震中失去父母亲人的576名孩子抚养长大。13岁以上想进厂的,由师父带着当学徒;想读书的,送进学校读书,学成后工厂优先安排工作。张东义从此投入到“唐车”这个大家庭的怀抱。

  “当时,厂里的领导是我们的父辈,他们对我们都称呼‘孩子们’。我们提出上学、学技术的请求,他们说‘这对孩子们有好处,办’。这也是我们以厂为家,对厂里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因。”张东义说。

  瞬间“长大”的张东义进厂后,首先是想为家里做点什么。他想去厂里当壮工,多挣些工资贴补家用。他的想法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

  “父亲生前希望我学会一门谋生的手艺,掌握一项可以安身立命的技术。父亲的想法影响着家里人,哥哥姐姐们当时对我说,吃得再差、穿得再差,也不能影响我的一生。”张东义动情地说。

  不能给父母丢脸

  1977年,张东义被工厂安排到学校带薪上学,毕业后回到厂里,成为蒸汽机车锅炉车间电焊班的一名电焊工,跟着师父做学徒。

  师父对基本功的要求非常严格。年仅十几岁的他每天苦练十几个小时。夏天,闷热的车间里,他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刚蹲下练一会儿就全身湿透。为了勤俭节约,师父要求他们练习不能用完整的焊条,他就捡师父用剩下的焊条。焊接工作需要很好的蹲功。一次,累了一天的他坐在板凳上练习,师父一脚踢开了他屁股下的板凳,说:“年纪轻轻的,得能吃苦,这些基本功必须学扎实。”回想当年,他说,正是当时的艰苦条件和严格要求,才能练出好技术。

  张东义是个认真而好学的人,做事严谨,精益求精。他在和师父学习、交流时,发现有的师父技术很好,活儿干得非常漂亮,然而,当他问及师父何以至此时,他们却道不清原由。“我不想以后也是这个样子。”根据工程师的指导,他找来技校毕业生学过的书,一章一节地学。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他就把书上的内容背下来,不明白的抄在纸条上,装在兜里,上班时去请教工程师、技校毕业生。

  张东义说:“到这里上班,是父亲用命换来的!父亲在厂里受人尊重。我代表着父亲、代表着我们一家,不能给父母丢脸,一定要干好,像父亲说的那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让人生的成绩单飘向天堂

  时光在张东义专注于焊接领域的研习中悄然流逝。日复一日的坚持,他的焊接技术迅速提升。

  上世纪80年代,张东义第一次走出工厂,参加了唐山市轻工技术比武,获得了第五名。此后,他对焊接技能的要求更加严格,看书也更加细致。第二年,他如愿以偿,在比武中获得第一名,成为唐山市焊工技术状元。“那是第一次为我自己、为我父母家人交上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他说。

  随着焊接技术的日渐成熟,张东义的工作也根据需要,发生了转变。

  1986年,丰润区的新厂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张东义到新厂工作。当时蒸汽机车已经淘汰,他从焊接锅炉压力容器转为焊接内燃机车转向架。为适应新的要求,他到长春客车厂参加了中德焊工培训班,学习国际焊接操作技术和检验标准,这是他第一次与世界接轨。他通过了各项测试,成为“唐车”获得欧洲统一焊工资格证书的第一人。

  2003年,首列不锈钢摆式列车车顶第一次采用1毫米不锈钢板材,这对焊接工人提出很高的要求。在相关方面请来的专家屡次焊接宣告失败后,已凸显“大国工匠”风范的张东义查看后主动请缨,成功对衔接处进行了“缝合”。随后,在张东义的带领下,工厂研制的国内首辆摆式客车顺利下线,成为“2003年中国铁路10件大事评选”之一。

  本世纪初,张东义根据厂里的要求,挑起了铝合金焊工培训的重任,为动车组的生产做准备。在对铝合金焊接技术所知近乎空白的情况下,他潜心和学员一起找资料,梳理汇总,埋头做无数次实验,攻克难关。2008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列国产时速350公里“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成功下线,张东义无比自豪:“这辆车上有我的汗水和智慧,我骄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东义的人生之树上硕果累累。他先后获得“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省百名能工巧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荣获火车头奖章,成为中车集团公司“拔尖技术能手”、中车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唐山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种津贴待遇……

  又是一年“7·28”,张东义给父母写下一封信,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之后,焚烧。他的思绪伴随着袅袅升起的青烟,飞向远方的天空。他去告诉天堂中的父母:儿子长大了,爸妈放心!

  父母陪伴我一直前行

  40年转瞬即逝,如今的张东义拿焊枪的机会少了,多是以老师的身份来讲解焊接技术难题,培养高技能焊接人才。他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传授于人,才能让“工匠精神”绽放光彩。

  “在带徒弟的时候,我会把所有会的东西传授给他们。我也经常对他们说我父亲对我讲过的话:做人要正,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张东义说。

  2010年,张东义金蓝领工作室正式成立。在他的培训下,“唐车”推广了多种焊接方法。几年来,钢结构厂120多名电焊工晋升为高级工,5名焊工技师晋升高级焊接技师,16名焊工晋升焊接技师,168名焊工取得欧洲焊接资质。他的得意门生马永志已成为中车技能专家,在铝焊领域声名鹊起。今年,年轻的徒弟赵营在“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采访在张东义动情的讲述中接近尾声。记者仿佛看到了一名在灾难中失去双亲的少年,在党、国家、工厂、父母、亲人的托举下,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成长履历。

  告别了张东义,走在“唐车”厂区的水泥路上,沐浴着夏日午时的烈阳,满目苍翠。缓步向前,震后唐山浴火重生,唐山人民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地震孤儿自强不息……一幕幕画面在记者脑海中回闪。思绪飘回当下,目光里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公路、恬静优美的街区……那是欣欣向荣的新唐山、新生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经劫难的唐山已然重新矗立在渤海之滨。唐山,还需要更多张东义般“有用的人”,需要“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共同托举起美好的未来。

稿源 唐山晚报 编辑 路中原
.
相关新闻:
“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书法展启帷   16-07-27
记我国灾害社会学、地震社会学奠基人王子平   16-07-27
纪念抗震40周年交响音乐会昨举行(图)   16-07-27
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纪实文学《血脉》广获好评   16-07-27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新增罹难者姓名查询设备   16-07-27
.
 
.
 
热点新闻
·你关心的供暖问题答案都在这儿!唐山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与媒体互动
·唐山将启动国省主干道路隔离设施建设 加大电子警察建设投入
·唐山市政协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
·唐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文学作品“我与我的家乡”摄影作品征集大赛获奖名单揭晓
·第二届唐山工匠职业技能大赛举行颁奖仪式
·唐曹高速延期断交公告
·今天,我们用这首MV向唐山的每一位追梦人致敬!
·唐山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
·唐山交警支队发公告:28人驾照拟被吊销
·唐山解除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