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岸边的每一朵花开,都是为你
——“世园人”眼中的“最美世园”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唐山世园会即将落幕,作为亲身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成长与蜕变,亲自参与了世园会建设每一个历程的“南湖人”“世园人”,此刻,用心底最真切、温暖与饱含深情的那份感受,向每一位来到世园会的人们说,2016,南湖岸边的每一朵花开,都是为你。
两个春节,一个个无休无眠的日日夜夜
世园会会址建设自启动至完工投入使用,仅仅一年半有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工程量,对所有建设者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上至指挥官,下至普通工人,所有参建者,在这一年多里,日日夜夜连续作战,将世园会工地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2014年春节,是所有南湖人在工地度过的第一个“世园年”。随着会址建设的全面展开,来自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建设者,舍弃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工地一线,顶着严寒昼夜施工,抢抓工程进度。“卧龙山”,是只有参与过这场特殊战役的人们才会知晓的名字。它就是世园会核心区最重要的景观节点——龙山前身。今天,当我们沿着山中观光花径拾级而上时,身边五彩鲜花成海,小桥流水叮咚,仿佛亲临曼妙仙境。而谁又能想象到,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零乱荒芜的废矸石堆。从进场施工的那一天开始,每个建设者就在山上安营扎寨,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常常是白天的一身土还没来得及掸去,夜晚又投入了新的战斗。龙山占地面积400多亩,为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需要栽植乔灌木近2万株,植物品种达到100多种,总体工程量相当于凤凰台近3倍。由于整个山体走势陡峭,大型乔木栽植成为重点难点。苗木进场后,运输车不能直接到达指定区域,必须依靠人力平板车进行苗木倒运,倒运到相应地点后,由大型挖掘机行走吊运,最后再进行吊装栽植。为保证苗木成活率,来自各方的园林专家走遍了山上的每一个角落,保水、防晒、施生根粉、输营养液……一株株树木在山上生了根,发了芽。花溪、花谷、花海……一个个景观节点就这样在南湖人汗水的浇灌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2015年春节,格外寒冷,龙山主体景观雏形初具,这已是山上的建设者在这里度过的第二个春节。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无论是施工还是监理,这个“战场”上的所有人拧成了一股绳,融为了一个整体,为早日打赢龙山建设战役而苦干实干。也许多年后,当“卧龙山”这个最初的名字被人们渐渐淡忘时,每个亲身经历过这场战役的南湖人,都会将她深深铭记——卧龙山,是他们心中最美的一方热土,那里有他们挥洒的汗水和泪水,有他们最真挚的热爱和最深切的眷恋。
大寒大暑,一张张质朴黝黑的“世园面孔”
参与过世园建设战役的每个南湖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面孔黝黑,朴实无华。这些质朴的建设者,从严寒走到盛夏,600多个日日夜夜,工地是他们最忠实的伴侣。在他们的概念里,没有上班下班时间,只要进入园子,每个人就像上了发条的陀螺,从工地到办公室、会议室,不停地飞奔。与其说他们是在工作,倒不如说是在与时间赛跑。
2014年冬,植物馆开工建设。结构复杂、造型特殊、工期紧迫,善打硬仗的南湖人接下了这个硬任务。植物馆所在地前身是一片黄土堆砌的废弃地,荒无人烟,杂草四野,而在那个冬天,那里到处都是一片忙碌。与建设者们相伴最多的,是工地上经常出没的黄鼠狼,它们也亲眼见证了奇迹的诞生——不到一年时间,一座占地39亩,1.2万平方米,独具风格理念的新型建筑拔地而起。奇迹的创造者们,朴实得说不出任何豪言壮语,当有人问起他们,是怎样创造了这个奇迹时,他们只会憨憨一笑说:“不容易。”
2015年7月,大暑,唐山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潮湿溽热笼罩大地,世园会核心区路网工程进入冲刺阶段,400多名施工人员挥汗如雨,加紧进行给排水管网和路面基层施工。38℃高温下,参建人员的汗水湿透了衣背,一天下来,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当人们在空调房里还在抱怨天气炎热时,他们却在工地上摸爬滚打。炎炎烈日下,压路机、摊铺机、推土机轮番上阵,机器的轰鸣声和如雨的汗水交织在一起。参战的南湖人,已经接连多日吃住在工地,他们个个胡子拉碴,头发凌乱,皮肤晒成了古铜色。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之中,有的每天带着降压药驻扎现场;有的上午在医院输液,下午即刻出现在工地;有的把老人和孩子扔给家人照顾,将自己所有的陪伴都给了世园。没有人说起这些,与“世园”这个“大家”相比,所有的“小家”都变成了微不足道。而如大地一般朴实黝黑的肤色,就是这些实干的南湖人独有的特殊标签。
加压测压,一场场运营战役打造“最美世园”
如果说世园会会址建设是一场硬仗,那么世园会运营就更像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作为我市迄今为止承办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会期最长的国际展会,硬件建设既要达到标准,软件建设更要到位出彩。面对标准高、时间紧、经验缺乏等诸多困难,善于挑战困难的南湖人又一次加压迎战,一支高效实干的运营团队应运而生,打造了这场“世园盛宴”。
——清扫保洁最优,园区的每条道路、每座公厕、每个垃圾箱、座椅,无论何时都是那么整洁,道路、绿地找不出一点杂物,垃圾箱、露天座椅不带一丝灰尘,公厕没有一丝异味;交通物流最优,每一条路线,每一个站点,都经过无数次现场踏查论证,工作人员运送游客风雨无阻,独有的“先锋号”电瓶车,专为老弱病残幼游客提供无偿帮助;游客服务最优,每一位志愿者、讲解员,都视游客需求为己任,问询、讲解、服务总是那么细致、热情、贴心……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媒体评价我们的世园会“景美人更美”,是历届世园会中的“最美一届”。可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一天要在这园子里呆上多少个小时。当游客陶醉于身边美景,一步一拍照时,他们正站在垃圾箱旁,胡乱吃几口午饭;当游客感慨园区处处干净整洁时,他们正在徒手清理路边的杂草碎屑和口香糖渍;当整个城市都进入梦乡时,他们还在一车又一车地清运垃圾,一次又一次地对园区内30余万平方米路面进行彻底的洒水清扫……他们,是这届“最美世园”中“最美”的人。
600多个昼夜,在这片540多公顷的土地上,55个重点项目如期完成,新建道路16条,桥梁12座,围挡14公里,服务区11个,停车场12个,完成绿化面积140万平方米,栽植乔灌木22万株、地被127万平方米,新建生态景观节点133处,配套场馆11座,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一年半时间完成了至少五年才能完成的建设任务;360项运营任务,3000余名专职服务人员,35次实战演练,3次试运营,查找问题94项,高峰日接待游客20万人,确保了世园会的安全平稳运营。数字无言,但数字背后的成长与蜕变,却饱含了南湖人、世园人特有的那股攻坚克难、忘我奉献的干劲和精神。
有人喜欢将南湖与西湖作比。西湖的美,自然毋庸置疑,而我却更爱我们的南湖。南湖的美,是一种习惯,一种熟悉,岸边的每片花草,每株树木,都像是一些老朋友,我们彼此熟知,共同成长,我了解他们的过去,经历他们的现在,也同样憧憬他们的未来。今天,南湖岸边的朵朵鲜花,娇艳动人地向八方游客傲然绽放,我们衷心祈盼,此时的这里,定有一朵最美丽的花开,是为我们……
于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