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玉田县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纪实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冯国军 尚书祎)十月的玉田,层林尽染,硕果飘香,科技创新成果更是喜讯频传。
今年首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10家企业全部通过,二批申报企业11家,通过率和申报量全市第一;晶玉科技与全国6500余家企业竞选“中国工业设计红星奖”顺利通过初选,“煤层气专用井下直驱排采设备产业化”被推荐为国家科技创新示范项目,“省印刷机械产业技术研究院”“省高精密多线切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喷涂缠绕保温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研发平台通过专家现场考评,通过率和数量全省第一;
……
玉田县委书记付振波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三期叠加’和能源资源约束等不利情况,唯有向科技要速度、要效益,才能推进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后劲。”
今年以来,玉田以科技创新为突破点,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科技攻坚战已然取得阶段性胜利。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3家,均位居全市前列;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有16家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了22项国家行业标准。
“以开放的思维把科技创新工作打造成玉田的名片”
玉田有各类企业6984家,产业发展均衡,门类齐全,有着扎实的科技培育基础,但也存在着企业体量小、科技含量低等共性特点。
立足产业实际,这县着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培育发展经济新动能,提出了打造科技创新型强县的目标:到“十三五”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总量20%以上(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市总量的10%以上(800家),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年均增速在10%以上,省级创新研发平台达到50家以上,力争全市第一。
企业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后,不仅可以减免部分税收,还可在研发和技术性收入方面享受免税或者获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等多项优惠政策。所以,在部分地区或人群中常常有种担心,怕培育高企力度过大而影响本地的税收指标。
玉田人始终坚信:科技创新才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首先是发展理念的解放和创新,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施政才能确保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玉田县县长孙辉福对此有着精准认知。
润农节水是2011年成立的中小企业,主要从事节水灌溉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这县对企业进行扶持和引导的同时,重点鼓励企业加强对科研实力的投入和提升。企业2012年通过中国节水产品认证、2013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又被认定为省企业技术中心和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从短期来看,政府的扶持引导投入以及企业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后,的确会影响当地的税收,但企业自身却获得了更多发展资金和科研实力。企业在一个发展期间,能依托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并把市场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更好,税收的增长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事实证明,玉田县委、县政府的创新驱动战略决策是正确的。润农节水的营收和净利几乎是每年翻一番,短短四五年的光景,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集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生产到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等一站式服务于一身的科研型企业,企业总资产达4.01亿元,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65亿元。同时,公司还成为我市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
在玉田,类似于这样的发展实例不胜枚举。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加大自身的科技研发投入,争相加入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中来,仅在今年就有21家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依托科研实力的提升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逆势发展的奇迹。
“只有培育发展更多的科技型企业,我们谈发展、谋跨越才更有信心和底气,一定要把科技创新工作打造成玉田县的一张名片。”县委书记付振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美好前景满怀信心。
“以精准较真的主动服务作风唱响科技兴企的主旋律”
玉田是“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和“全省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县”,全县建有实训基地、科研创新基地35个,先后引进转化高新技术、科研成果144项,年新增产值56亿元。科技创新成果可圈可点,但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并非一帆风顺。
这县科技局局长白双艳向笔者讲述了前些年入企服务时的亲身经历。企业申报专利、申评高企等就需要不断的加强研发、加大投入,规范并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最初入企推进这些工作时,很多企业对此认识程度不高,要么简单应付一下,要么嫌麻烦半途而废,甚至还曾遭遇过企业负责人的“闭门羹”。
“没有困难还要我们这些党员干部干啥,企业越是不理解才证明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正是靠着这种敢于较真、肯于奉献的执著精神和积极主动服务的工作作风,才能一步一步赢得了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对科技创新工作也由被动到主动,由启发到自觉。
晶玉科技就是众多受益企业的一员,正是在政府的不断引导和服务下,才由一家小型食品机械厂成功转型为集研发、生产、销售精密电子专用设备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每两年就会推出一批研发新产品,并成为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订者,公司也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创新型企业”“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产品远销亚、欧、美、非等四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学研合作是这县主动服务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很多地区的“拉郎配”和“一头热”的服务方式不同,玉田县搭建产学研平台是建立在充分的企业调研基础之上精准对接的。这县首先对全县企业进行全面的摸底筛选,分别对147家企业建立人才需求动态数据库、京津冀高端人才数据库、京津冀高端人才对接平台、京津冀高端人才对接微信群信息服务平台的“两库两台”,先后集聚京津冀专家教授93人,县内重点企业负责人120人,实时发布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和院校科研技术成果,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具体的对接活动。今年以来,已邀请京津冀高校院所40余名专家教授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了“省科学院专家玉田把脉问诊”“天津高校河北行”等30余场对接活动,促成了县内首家“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立,建设了6个实训基地,共建了多个研发平台,构建起稳固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目前全县40%规上工业企业与京津52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固合作关系。
企业能不能持续地申报专利是企业科研实力的体现,也是企业开展众多科研申报工作的“敲门砖”。在摸清企业专利申请需求的前提下,这县多次邀请专家来玉田组织开展培训会,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调研指导,一方面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破解生产难题,另一方面助力企业申报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今年以来,已帮助企业成功申报专利182项,获授权专利125项,并申报了21个市级以上科研项目,同时企业完善挖掘可申报专利技术70余项。
“以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县域经济产业提挡升级”
科技创新工作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无论是在布局谋篇,还是在企业培育和科技招商上,玉田县都有完善的运行机制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的快速、有序开展。
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方面,玉田县专门聘请河北工业大学对全县的产业基础进行为期半年的系统调研分析,并编制了《玉田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规划战略》,详细研究了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电子元器件、城市矿产、现代物流等十大产业的产业构成和产业链,明确了转型升级路径和玉田县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此外,这县还制定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暂行规定》等系列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精心营造出科技兴企、创新发展的“温室气候”。
紫光国芯新能是这县早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具有丰富的经验,这县引导该企业与晶玉科技结对帮扶,并帮助晶玉科技登堂高企阵营,后晶玉科技又帮扶了东亚重工、诚远印机等企业实现了综合科研实力的提升。玉田的科技型企业如“滚雪球”般的呈现出裂变式发展。
这种共生共赢的科技型企业培育模式,就是这县建立起的“企业一帮一”合作互助机制。这县发动县内24家高企分别从县内选择1至2家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具备一定条件的优势企业结对帮扶,引导被帮扶企业树立科技创新发展理念,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育计划,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直至辅导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这种合作互助机制既激发了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又加强了行业间的联系互动,挖掘了潜在市场,实现了事半功倍、一举多赢的效果。
在科技招商方面,今年这县还专门规划编制了招商项目库,实施精准科技招商,先后调研企业技术需求52项,寻求技术成果748项,促成合作科研项目30项,解决技术瓶颈和技术难题40多项,完成科技招商项目10个。同时,借力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机遇,为润农节水聘请河北农大3位博士,为晶玉科技引进西门子的工程师做电气控制系统开发,引进武汉菲仕运动控制系统公司2位博士做电气控制系统开发,兴邦管道与瑞士GF+公司开发以塑代钢保温管项目、与丹麦的EMS公司建设地下管线的监控和检测系统等多个项目。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嘹亮号角中,玉田县紧紧咬定“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不放松,在科技创新的大路上砥砺前行,一种创新主体“铺天盖地”、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顶天立地”的生动景象正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