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港边的“城市书房”
曹妃甸港集团矿石码头的工人在图书馆阅览书籍。刘晓静 摄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刘晓静)在曹妃甸工业区,有一座刚开不久的图书馆,名为“城市书房”。
今年3月初,“城市书房”建成开馆——丰富的藏书、人性化的分区设置、优雅大气的环境,一下子点燃了人们阅读的热情!
在这里,读出曹妃甸的安静与细腻
4月5日,晚,6:30。
笔者走进“城市书房”。图书馆里的读者出乎预料地多了起来,书架前、座椅上,三三两两的读者或坐或站:有老人戴着眼镜认真地挑选着书,也有恋人倚着书架捧着书小声交流……
“城市书房”开馆后,笔者不止一次地来到这里,每一次来,这里的读者都是络绎不绝。开始,“城市书房”不为人知,读者较少,但经人们口口相传,读者便慕名而来。清明节假期,笔者在这里发现,图书馆内已座无虚席,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不大的孩子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妈妈低头认真地读着一本书,孩子也似模似样地翻看着一本绘本故事……
工人小郭的儿子两岁多了,平时工作忙,休息的时候他总为带着儿子去哪儿玩发愁。“城市书房”开馆后,这里几乎成了他和妻子最爱带孩子来的地方,他说:“陪着儿子看会儿书,是我现在忙完工作后最放松、最享受的事情!”
走出“城市书房”,不远处,工地上轰鸣的机器声与大海的喧嚣交织成曹妃甸独特的“夜曲”;而身后,“城市书房”内则是一片静谧——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几岁幼童,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书籍都是人们精神世界里最丰盛的食粮!
在这里,看见世界大港前行的力量
4月6日上午,笔者再次走进“城市书房”,几个来自港口的职工正在看书——年轻的小伙子们正值倒班休息,便相约来到图书馆读书。
这并不意外。
曹妃甸港自2003年开始建设以来,仅用十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世界其他港口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所走的建港历程,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港口之一,并成功实现40万吨大船的靠泊。现在,曹妃甸港区已开通内外贸航线108条,年均货物吞吐量达到2.6亿吨,跃入世界大港行列。
但是,曹妃甸港毕竟年轻,它需要知识,需要创新。于是,在曹妃甸港区,许多码头都成立了工人“创新工作室”,因此,工人们来到“城市书房”,也就顺理成章了。
小高是曹妃甸港集团矿石码头的工人,他告诉笔者,自己工作之余时常独自或者约上三五同事到图书馆看书:“更多的是看专业技术类书籍,有时也看看文艺作品——有了图书馆,业余生活丰富了很多,不再只是玩游戏或者参加体育运动,在岛上也可以有个空间静下心来学习、阅读。曹妃甸真是越来越高大上了!”
与他们一同来的90后的小张,有一张充满年轻人朝气的脸庞,但扎在书里却可以忘掉身旁的所有响动。问他最爱看什么书,他腼腆地说:“什么书都看,总归是开卷有益么!”
曹妃甸的气质不仅是雄浑壮阔。在“城市书房”,笔者感受到了年轻建设者的梦想和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