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面对日新月异的旅游市场,如何推进唐山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在2017首届唐山市旅游发展大会上,我市专门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唐山旅游产业发展把脉会诊、答疑解惑。
于冲:打造“唐山周末”“长城人家”品牌
人物介绍:中国旅游智库委员、山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
“借此大会的机会,我为唐山带来了两个品牌创意,算是我为唐山旅游发展助力。”于冲在讲座一开始就直奔主题。
于冲认为唐山毗邻京、津,旅游市场巨大,建议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唐山周末”品牌产品,将目前唐山的山水风情、乡村民俗、地域文化等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批适合京津冀游客到唐山来度周末的休闲旅游度假产品。于冲说,游客也渴望在周末换个环境,唐山要有针对性地注重打生态牌,喝矿泉水,呼吸高负氧离子空气,这是个巨大的市场。
唐山市人文、生态、历史、文化、乡村资源丰富。在于冲看来,最能够代表唐山特别是此次旅发大会举办地迁安、迁西、遵化特点,又能够吸引京津冀游客的,还是长城资源。因为国内外游客到京津冀旅游一定会游长城,正所谓“不到长城非好汉”。因此他带来的第二个创意品牌就是打造“长城人家”——以长城文化和生活体验为灵魂的品牌产品。
“我认真研究后认为,如果说北京长城产品以观光为主,那么唐山长城要以文化和生活为主,在产业链上做文章、下功夫,打造出一个‘北京看长城,唐山体验长城’的形象。”于冲认为,唐山可以围绕着贯穿境内近300公里的长城两侧的古村、古镇、古驿道、古遗址和乡村、田园、民俗等系列资源来讲好长城的故事,展示“长城人家”的鲜活生活方式和民俗人情,让游客可以体验鲜活的长城生话,打造出一个两日或者三日游的中国长城文化体验游品牌产品。
于冲特别希望唐山能以首届旅发大会为契机,在全域旅游方面有创新,重视抓项目的同时,在营造全域旅游的环境方面有大的动作,在唐山形成一个人人都是全域旅游环境主体和践行者的氛围,创造出一个注重全域旅游发展环境的唐山模式。
贾云峰:旅游转型是唐山的第二次涅槃
人物介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亚太旅游协会中国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家旅游局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旅游营销专家
“山崩地裂何所惧,泰山压顶不弯腰”,贾云峰在讲座开场就表达了他对唐山的深刻印象,40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曾让这里瞬间化为废墟,而凤凰涅槃的奇迹则让唐山成为一座创造梦想的城市。他认为,对于唐山来说,第一次涅槃是灾后重建,第二次涅槃则是旅游转型。
贾云峰总结了目前唐山旅游转型的瓶颈:旅游转型认识不足,资源型城市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对工业旅游推动唐山转型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旅游产品缺乏创新,现有的旅游景点产品老化、吸引力不够,无法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旅游规划统筹不足,对全域旅游的规划认识还有所欠缺;客源市场缺乏定位,导致旅游资源利用率较低,旅游后续吸引力和发展力不足,无法让游客深度停留;营销方式传统粗放。
如何打破瓶颈,创新旅游发展模式?贾云峰建议,在景区上要打破壁垒,联动发展;在资金上成立文旅集团旅游基金;在运营和营销上要三权分离,引入第三方;在市场上要建立大数据中心,研究游客消费习惯;在上市方面,要扶持自有文旅集团上市。另外,他还建议唐山市要进行全域旅游的规划创建,通过全域旅游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实现全民共享旅游成果,助力唐山旅游发展。
张晓军:打造唐山美丽新乡村
人物介绍: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规划产业导师、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项目负责人、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乡(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想在唐山为都市游客提供一个‘乡村的家’。”作为全国“新乡居生活社区”概念的首创者,张晓军希望在唐山打造美丽新乡村。
张晓军说,随着唐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造成农村空心化、传统村落走向衰败,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瓶颈。这次召开旅发大会的迁安、迁西和遵化同处唐山北部山区,面临类似的问题。
对此,张晓军认为,在唐山乡村,可以通过创新乡村资产运营,在传承农村传统和特色文化的同时,满足都市人乡村生活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健身等多种需求,使游客与村民和谐共处、和睦为邻,充分体验和分享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和原生态的田园风情。
“许多乡村都大同小异、似曾相识,关键是洞察和遵循旅游本身的规律,挖掘有特色、有温暖、有情怀的新乡居生活,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柔性化服务。”在张晓军的眼中,通过创新思维,不起眼的乡村也可以焕发生机,而且,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既聚集了人气,也创造了财富。同时,随着游客的不断引入,村民们视野开阔了,见识增长了,也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张晓军说,这次参加旅发大会,他特别希望唐山能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创新思想、拓宽思路。他相信,他梦中田园般的诗意生活,将会在唐山更多的村落开启。
记者 王雪漫 张晓悦
摄影 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