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1)

图为阿拉善沙漠中的野骆驼。盛东 摄
记者的话:几个热爱采风的朋友策划去新疆旅行,我欣然同往,打算对新疆的经济、文化、民风民俗以及自然景观进行一些简单的考察,将沿途所见所闻与所感如实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记者 杨盛东 )7月21日早晨,我们一行八人驾驶两辆越野车,从呼和浩特出发,一路向西,驶入阿拉善沙漠。
阿拉善沙漠面积7.85万平方公里,是国内第二大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
从呼和浩特出发时,天空中布满黑色的积雨云。云朵很低,可以吞没高速路两旁约两三百米高的山头。这让我想起秦观的一句词:“雾失楼台”。略微改一下,便成了“云失山尖”。半小时后,天空渐渐透了蓝,云则分为上中下三层。最高层是卷层云,白色,状如规则排列的羽毛;中间是层云,白色或灰白色;最下面是积雨云,就在头顶,简直伸手可摘。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层云向东飞渡,而积雨云却向西翻涌。
一路陪伴我们的,是阴山山脉。山脉连绵起伏,山势相对温和,有的地方铺着太阳能电池板,有的地方耸立着一座寺庙或佛像。其中一座峰,形状和颜色都酷似金字塔。
最令我有感触的,是一路上有七八个路牌上写着“野生动物迁徙区域,禁止鸣笛”,同时,我们邂逅了十几群野骆驼。其中单独的一头站在广袤的戈壁和蓝天白云之间,令人想到唐代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觉得后半句改为“独怡然而静立”更适合。另有十余头,从东向西,缓慢地行走着,它们是那么从容,仿佛知道水源在哪里,心里并不急。还有一小群骆驼,它们幸运地找到了水源——前一天夜里下过一场暴雨后存留的小水洼,低下头,心怀感恩地啜饮着珍贵的雨水。一小组共四头骆驼,它们从高速公路下的桥洞里穿行而过,默默向南走去……
目前,全世界仅存的一千头左右的双峰野骆驼中,我国新疆和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就有700头左右,约占全世界生存量的百分之七十。野骆驼是难得的独特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加强保护势在必行。
沙漠里遍布新月形的沙丘,植被以稀疏的灌木和半灌木为主,极目远眺,一片荒凉寂寞,可谓“万里黄沙绝人烟”,令人生出苍茫之感。
车辆接近额济纳旗时,始见路右侧有浅浅的河流,河流旁长着茵茵绿草。一些幸运的野骆驼成功穿越了高速路的桥洞,并找到了水源。它们在青草和矮灌木间悠闲地行走或驻立,享受着难得的幸福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