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三岛·开发建设篇
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 聚集文游产业融合发展
努力打造京津冀区域最有吸引力旅游休闲度假岛
唐山国际旅游岛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王玉国
近年来,唐山国际旅游岛党工委、管委会在唐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艰苦创业,使旅游岛的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进入了产业聚集发展的新阶段。累计投入资金140多亿元,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及重点景区项目190多个。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拉动战略,江苏中南控股集团、中国环境国旅、杭州绿城集团等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先后投资落户旅游岛,一批投资强度大、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重点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开工,2016年以来累计签约重点产业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507.3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25个,计划总投资226.55亿元。
二是打造了良好的景区形象。菩提岛以全省评比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并被国家海洋局评为“全国十大美丽海岛”。月岛顺利完成了景区征收和国家4A级景区复审,并于2016年进行了景区全面改造提升。祥云岛金沙滩景区以全新面貌对外开放,并全面接管了祥云岛浅水湾景区,实现了“三岛”统一经营管理。全国最大的旅游码头——三贝明珠码头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旅游岛核心景区年游客集散能力达到200万人次。今年5月份,旅游岛获批成为全省首家省级旅游度假区。
三是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协调发展。牢固树立“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按照“先保护后开发”的思路,累计投入11亿元,深入实施了海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有效提升了海岛及周边海域整体生态功能。同时,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不断加强海洋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和海洋执法监察,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
今年7月2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同志来旅游岛视察,要求旅游岛借鉴国外先进规划理念,高标准搞好顶层设计。1月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浩同志来旅游岛调研,作出了打造京津冀区域最有吸引力旅游休闲度假岛的重要指示。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努力推动旅游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规划的科学引领作用。
一是在已完成《旅游岛发展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进行旅游岛总体规划修编,力争9月底前完成最终成果。二是加快编制《旅游岛海岸线地带城市设计》,确保旅游岛建设项目在空间尺度、形态体量、色彩关系等方面与整体环境相一致,实现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目前,已由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初步设计方案。三是同步编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严格加强生态保护,确保旅游岛的永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高质量聚集产业发展。
一是聚焦盘活景区资产,采取股权合作、债权转让等合作模式,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成熟管理团队,既盘活景区资产适度化解债务,又全面提升景区运营管理水平。通过深入对接洽谈,已与恒大健康集团达成月岛景区股权合作的初步意向。二是聚焦嫁接提升在建项目,鼓励和支持辖区外来投资企业,利用现有在建项目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嫁接合作。目前,辖区部分投资企业已与深圳华样年集团公司、北京复华文旅集团、珠海天沐温泉有限公司等有成熟经验的管理公司达成初步合作。三是聚焦区域整体开发,进一步加强与深圳正威、上海新城控股等有合作意向企业的对接,力争早日达成合作。
(三)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旅游提质升级。
一是切实抓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在已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基础上,按照创建要求,针对景区环境、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等方面高标准进行完善提升,并全面启动智慧景区建设,力争年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申报工作进入国家序列。二是精心组织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在“唐山周末”旅游品牌的统领下,已成功举办新春民俗文化庙会、皮皮虾美食节、42公里毅行徒步等活动,年内还将举办第三届中拉沙滩足球锦标赛、冰雪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并谋划推出海岛旅游周末一日、二日以及串联周边重点景区的三日、五日游等精品线路,努力打造滨海全域全季节旅游目的地。三是大力培育休闲度假文化。围绕冀东文化、滦河文化、呔商文化等本地文化进行系统挖掘,着力打造唐山文化集中展示的窗口;以项目为支撑,在中南温泉特色小镇核心景区等产业项目中充分植入与旅游岛发展定位相适应的休闲度假文化元素;着眼月岛爱情主题文化,重点发展婚庆和海上情景度假产业;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康养文化,做大做强海岛温泉、冬季雪乡等品牌;突出佛文化打造,精心谋划法会禅修、菩提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努力实现旅游文化与市场的双向繁荣。
(四)依托丰富资源优势,深挖海洋经济潜力。
旅游岛海域面积1013平方公里,通过规划论证约600平方公里适合开发海洋牧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的部署,扎实推进辖区海洋牧场建设。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深化唐山海洋牧场与中科院海洋所等国内权威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本底调查和跟踪监测、海洋环境适宜性评价、贝藻礁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估、效益分析与提升等课题的研发。二是注重生态修复。充分发挥海洋牧场在大气、潮汐、波浪、泥沙、水质、生物等方面的修复作用,切实改善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空气质量,努力打造“海上塞罕坝”品牌。三是聚集产业发展。深入推行以海洋牧场发展为引领的产业拓展模式,带动渔民转产增收,促进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唐山海洋牧场已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年内计划将3000亩实验成果进行分期复制,并新建一座占地5000亩、总投资3700万元的海洋牧场,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