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是评剧人的家,也是评剧人的根
——访现代评剧《李昆》主演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作为老一辈评剧表演艺术家,宋丽对唐山为评剧艺术的付出非常了解,一直心怀感激。她说,1986年,她在唐山电台举办的一次评剧展演中获得全国评剧界十佳演员,是唐山这座城市让她从沈阳走出来,走上了中国评剧界的舞台。之后,她从2000年唐山举办第一届中国评剧节开始一路跟随,已经成为唐山人的老朋友。每次来到唐山,她都受到热烈欢迎,无论是唐山市各级领导,还是唐山人民,都很喜欢她支持她,这让她很感动。宋丽认为,唐山这么多年支持评剧表演,给评剧人提供展示的舞台,做了很多工作,促进了评剧的发展和传承。对评剧人来说,唐山就是评剧人的家,也是评剧人的根。
谈到《李昆》这部戏,宋丽说,这个剧组中有很多业余演员,她跟这些业余演员搭戏,开始时有些不适应,一度很纠结,想过是否跌份。后来经过磨合,发现正是这些接地气的大叔大妈们,才是真正追求艺术的人,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的拍戏态度,他们那种认真执著的劲头让她非常敬佩,她很快就融入进来,与大家不分角色大小,共担责任,共尽义务,表演的艺术价值更纯、更真了。
“每个评剧人都是评剧界大花坛里的花朵,只是花的颜色和样式不同而已,对于年轻演员和业余演员,我更愿意去扶持。”年近花甲的宋丽希望评剧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让大钊精神永放光茫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年仅38岁的宝贵生命。他不仅是咱唐山人的骄傲,更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采访中,评剧《李昆》中李大钊的扮演者曹相国说,他有责任把李大钊这个角色演好,让年轻人了解历史,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他会尽己所能,把大钊精神展现出来,让大钊精神永放光茫。
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忠心不二,坚贞不屈,对同志和蔼可亲。在剧中,大钊先生慈祥和善,像父兄一样对待同志,耐心给革命者宣传党性和党的理念。曹相国希望呈现一个有人情味的李大钊,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英雄。李大钊口才好,会讲故事,学识渊博,谈笑风生,没有身份感。这样的人物反而很难拿捏。为了演好李大钊,曹相国几次到李大钊纪念馆学习,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偶尔用唐山话传播出唐山的文化味道,把李大钊的形象诠释得有血有肉,在北京顺义展演时得到普遍认可。他表示,这次回唐山演出,他会加倍努力,让李大钊的光辉形象深入到每位观众的心里。
铭记党恩勿忘国耻
建立信仰牢记使命
“我希望通过《李昆》这部剧告诉人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用先烈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年轻一代一定要铭记党恩,勿忘国耻,要向先辈学习,树立信仰,牢记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评剧《李昆》中李昆的扮演者赵立明说。
赵立明深情地介绍了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位共产党员李昆。他说,李昆1924年入党,为了配合当时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的工作,深入农村,发展骨干,积极广泛宣传共产党的理念和方针政策,号召穷苦大众与封建腐败政府和军阀作斗争,为中国共产党队伍的发展壮大作出了杰出贡献,1927年不幸与李大钊一同遇害。
赵立明说,推出《李昆》这部剧非常有意义,能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那些为了新中国捐躯的革命先烈。赵立明在最初接到《李昆》这部戏的剧本时,为了能把握好人物内心和精神内涵,对李昆等一大批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了深入了解,他说:“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应该感恩和铭记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为了中国革命捐躯的先烈们。”
记者 范圣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