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子悦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在序言部分增加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三方面内容。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向来是我国一直恪守的基本国策。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次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入序言,是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首次对宪法中关于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
“法者,治之端也”。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我国根本大法,有其必然性和应然性。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和谐交往的坚定决心。建国60多年来,中国倡导的和平外交体系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外交思想的基础,到邓小平正式提出“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到胡锦涛强调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再到习近平“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有传承,更有发展,和平发展道路必将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继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和平发展”向来是中国外交的象征性符号,将这一理念写入宪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的中国为打破“中国威胁论”、坚持“永远不称霸”给出的最好答案,更是对坚持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庄严法律承诺。但是我们必须厘清的一点是,走和平发展道路虽在宪法中落地生根,但绝不是无原则妥协求全,确保民族和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才是宪法的应有之意,我们的态度是寸步不让、坚定不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讲:中国“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是当代中国面对时代变化和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而作出的顶层设计。这一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发展大势,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也是应对目前人类困境的战略思考和富有挑战性的“时代命题”。从文化传统角度看,“命运共同体”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从“协和万邦”“天下为公”的治国思想,到“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再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将中华民族“和”的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提炼升华而形成的国际价值观。从现实角度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演变,冷战思维、强权政治、恐怖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各种社会思潮、不同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交锋激荡,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横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面对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中国正在尽最大努力,寻求发展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和安全合作的最佳契合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成为联合国实现全球治理的重要纲领性主张。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和指导思想的确立,不但为中国外交确立了现实且长远的方向,而且也日益凸显出其时代价值,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对于“日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来说,“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为中国谋”,也是“为世界谋”。
毋庸置疑,此次宪法修正案首先是“为中国谋”。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讲台上曾指出:全球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服务全球人民也就同时服务了自己。我国治国理念所展现出的“中国智慧”以及将其纳入宪法的实践能够为中国外交赢得更多软实力和话语权,就必须做好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将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同时,此次宪法修正案也是“为世界谋”。“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世界的前途命运必须由各国共同掌握”,“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各国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的“天下一家”情怀,正在深刻影响重塑世界。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则是对和平共处外交理念的升华和必然趋势,延续“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宪法的高度上升为国家意志。这一法律承诺,表达出中国将携手世界各国“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发挥中国智慧在外交中的“巧实力”,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国外交风采。
(作者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