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00公里闭合式城市翡翠项链、绿色生态屏障
我市环城高速内侧500米绿化战即将收官
图为开平区越河镇东塔村造林现场。本报记者 闫军 摄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郑义祥 通讯员 马树华、宋景源)12月12日,唐津高速西侧,新205国道东侧,开平越河镇东塔村村东,工人们正在给新栽植的林木浇防冻水。这片面积达千亩以上的集中连片绿化景观,前面为红枫、紫叶李、白皮松,后面为杜仲、国槐、栾树、白蜡风景林带。
环城高速南环北侧,路南农商银行警赵路分社对面,不久前被拆除的违建现场,推土机轰鸣,已经清理垃圾、杂草等2万方,平整后的土地上,将金叶榆、千头椿等混交栽植,打造闭合式绿色生态屏障。
西外环高速东侧,高新区冯各庄村东,金叶梅、碧桃、太阳李等景观绿化树种,与山楂、大樱桃、文玩核桃等经济林木交相辉映,绵延7公里,总面积3000多亩,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常年有绿、处处可赏的景区式绿化基地已经打造完成。而今年8月底前,这里还是未被拆除清理的大棚房。
截至12月12日,我市环城高速内侧500米绿化完成造林2.1万亩,占目标任务的92%,加上今年春季完成的环城高速外出500米绿化3.9万亩,我市主城区环城高速两侧各500米森林生态景观林带共完成造林6万亩,100公里长的闭合式城市翡翠项链和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建成。
据我市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市环城高速内侧500米绿化呈现出5个显著特点:
一是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将造林绿化列入生态唐山建设重要内容,成立了由王浩书记、丁绣峰市长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一环四线”通道绿化指挥部,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环城高速内侧500米绿化,出台了《唐山市2018年秋冬季“一环四线”通道绿化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强化组织领导。市林业局和丰润、丰南、开平、路南、路北、高新区主要负责人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调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签订了“一环四线”通道绿化责任书;市委、市政府召开环城高速内侧绿化动员会、推进会、调度会、观摩拉练会议10余次;分管市领导密集督导调度,特别是在关键时期,每天深入造林绿化现场。市委、市政府将造林绿化纳入“十项重点工作”督导检查内容,制定下发了督导办法,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林业局组成督导组,造林期间每天深入造林现场督导检查,督进度、督标准、督质量,打分排名,对排名靠后的进行通报、约谈、问责。
三是建设标准前所未有。组织赴天津、淄博、廊坊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国土绿化先进经验,同时聘请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编制《环城高速内侧500米绿化规划方案》,按照“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和“高、大、密、厚、彩”的绿化标准要求,建设宽度不少于500米的闭合式森林生态景观林带。栽植树种20多种,要求生态和景观苗木胸径不低于5厘米,经济林苗木地径不低于5厘米,常绿树种高度不低于1.5米;近路200米和靠近城市一侧100米建设景观林带,不栽植杨树;中间200米建设以高大乔木为主的景观林、生态林或以苗圃、果树为主的经济林,不栽植雌性杨树,雄性毛白杨栽植比例不超过造林面积的15%;近路前50米,由近及远加密栽植花灌木、彩色树种、常绿树和高大乔木,呈现“看不够、看不透、看不漏”效果。
四是机制创新前所未有。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引导、鼓励、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造林绿化。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环城高速内侧绿化,除每亩每年补贴土地租金1000元外,还一次性补贴高标准苗木栽植费1000元。涌现出了公司造林、大户造林、股份造林、集体造林、企业公益造林等造林新模式。路北区、高新区采取土地绿化经营权公开招租,引入专业造林公司实施市场化造林。企业绿化成为一大亮点,丰润区结合厂企较多的特点,区政府向各厂企发出《2018年秋冬季造林绿化倡议书》,吸引15家企业进行公益造林3000多亩。
五是栽植效果前所未有。对环城高速内侧原有森林质量不高、林相不好、生长不旺的1586亩老林带树木进行了采伐更新。强化后期管理,落实管护责任,确保了造林效果。在抓好高标准绿化的同时,抓好林带周围的违建和垃圾清理、无名大院拆除,共清理冷棚446个,拆除无名大院12个,清理垃圾15.8万方,已造林区域整体环境明显改善,造林效果凸显。聘请第三方勘验机构,对环城高速内侧造林绿化进行逐地块全面核查,核实率达到95%以上,为近年来最好。
环城高速内侧500米绿化仅是我市城市增绿工程的一个缩影。待明年春季,一个五彩的环城森林生态景观带将呈现在市民眼前。
图①路南区稻地镇稻地二村造林效果。
图②路北区韩城镇龙湾子村造林现场。本报记者 闫军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