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2 8:5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警惕!一年中“最凶险”的34天来了

原标题:警惕!一年中“最凶险”的34天来了!这几类人千万注意

  对于怕热的小伙伴来说,那真的是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熬过了三伏天。可能很多人已经准备迎接秋高气爽的秋天啦。

  但先别忙着放松,前脚刚出伏,又迎来了最为“凶险”的34天,也就是8月21日(出伏)到9月23日(秋分)。在这段时间内,昼夜温差起伏很大,在忽冷忽热的强刺激下,最容易诱发潜伏在体内的几大“杀手”。民间把入秋后的这段时间形象地称为“秋老虎”。

  到底什么是“秋老虎”?为什么说这34天如此凶险?今天我们就来见识一下。

  为什么说这34天如此凶险?

  “秋老虎”是指立秋以后短时间的天气回热现象。这时候的天气因连日晴朗、日射强烈、气温回升,就像一只霸道的老虎一样,让人们炎热难耐,所以称为“秋老虎”。

  “秋老虎”的到来多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步南移,同时向北抬引起的,虽然是秋天,但天气依然很闷热。这段时间,空气会比较干燥,阳光充足,早晚温度不是很高,但此时天气容易多变。

  “秋老虎”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不同地区的“秋老虎”表现有所不同。

  “秋老虎”都有什么天气特征?

  1.昼夜温差大

  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左右,昼夜温差较大,最受影响的就是心脑血管系统了,尤其是血压的变化会比较大。

  2.空气干燥

  初秋的气候干燥,容易让人出现皮肤干燥、眼干裂、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干燥以及干咳等症状。

  3.过敏原较多

  这段时间是许多细菌、病毒的繁殖期,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会普遍增多。

  哪些疾病最容易高发?

  1.心脑血管疾病

  天气闷热,人体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此外,冷热环境交替,容易引起血压较大的波动,两者共同作用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溢血等)的发作风险。尤其本身心脑血管不好的体弱人群和老年人群,需要多加注意。

  2.中暑

  一是天气闷热,人体水分流失较多。

  二是人们在心理上容易“忽视”,认为不是炎炎夏天不会中暑。

  三是早晚气温变化较大,部分人穿衣物较多,容易引起中暑。

  3.过敏

  “秋老虎”季节是皮肤及呼吸道过敏的好发季节。

  空气干燥,使得皮肤比较干燥敏感,更加容易对过敏物质产生过敏。此外,空气中的各种花粉、灰尘颗粒等过敏原增加,容易引发易过敏人群的呼吸道过敏。

  4.感冒、肺炎

  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病毒的繁殖,冷热交替的环境,加上人体免疫系统在这段时间里比较“低迷”,容易引发感冒。此外,肺炎也是这段时间的高发病之一。家长应及时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

  5.咳嗽、扁桃体炎

  空气比较干燥,使得嗓子及鼻子“发干”,容易引起干咳(一般痰比较少)。

  此外,这段时间扁桃腺也最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体炎。扁桃体炎常伴有高烧、头痛、咽喉痛等,多有因疼痛而无法吞咽的情况。

  6.腹泻

  “秋老虎”这段时间,人体消化功能比较弱,自身对气候交替的适应能力尚未调整好,因此,腹泻、肠炎等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容易高发。特别是,孩子出现严重腹泻时,家长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7.“秋愁”现象

  许多人在入秋之初精神上会有所“萎靡”。这是因为,入秋之后阴雨连绵,人体内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褪黑素和人的睡眠有关,会引起人的嗜睡欲望,此外,肾上腺素等的分泌也会受到抑制。因此,人体细胞就会偷懒,情绪低沉消极,出现“秋愁”现象。

  这种气象变化导致的人体不适,在医学上称为“气象过敏症”,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血压升高、头痛眩晕、注意力不集中等。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1.穿透气性好的衣服,避免散热不及时导致中暑。

  2.夜间出行散步注意保暖,从比较燥热的室外进入空调间时,最好戴口罩或用干净的卫生纸捂住口鼻。

  3.多喝水,每天主动定量饮入一些水分,白天应有4至6次的排尿次数,尿色呈浅黄色,每次200至250 ml尿量。

  4.进行适当的锻炼,运动量不宜过大,可以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

  5.调整作息,增加睡眠时间,帮助身体更好适应季节的更换。

  6.健康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建议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少吃高热量及难消化的肉食。

  “秋老虎”来袭!千万别放松警惕!集中精力,让“秋老虎”变成“纸老虎”!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 许云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