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1 7:5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河北日报

唐山生态建设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原标题:唐山生态建设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游客在唐山花海拍照留念

  唐山因煤而立、因钢而兴,是一座百年工业城市,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从废墟上崛起,在发展中奋进,这座英雄的城市不断提速向前。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成为唐山加强生态建设、增进民生福祉、推动转型升级必须翻过的一座山、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全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作出的“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对唐山提出的“两个率先”目标要求,做到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次到位,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05天,增加9天;水环境质量显著改观,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也加速了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了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全市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唐山,正在实现百年工业城市的破茧重生和历史嬗变。

  狠抓环保治理,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生根

  近年来,唐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建设生态唐山、推进绿色发展。唐山成立生态唐山建设领导小组,出台总体工作方案和一系列文件,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从燕山脚下到渤海湾畔,掀起了唐山生态建设的滚滚浪潮。

田园诗画

  下定铁的决心,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经常深入一线,就扬尘管控、环境整治、水污染治理等工作进行暗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每天零时后对建筑工地扬尘、道路运输、企业排放等情况进行夜查;成立15个专项巡查组,由县级干部带队对环保治理情况进行无缝化、全覆盖式巡查,确保治理举措落地落实。

  采取铁的措施,严格调度靶向治理。坚持每月一调度、每月一督导、每月一通报。环保部门通报各县(市、区)上月空气质量排名、重点工作推进和发现问题,督查部门通报督查发现问题和整改措施,新闻媒体播放暗访环境问题专题片,考核排名后2位的县(市、区)委书记做检查发言。同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媒体监督、社会监督职能,形成了层层传导压力、接续攻坚克难的良好态势。

  运用铁的手腕,从严落实刑责治污。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刑责治污和双罚制度,持续深化“利剑斩污”行动,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推进结构调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瞄准制约生态环境建设的症结和短板,坚持用铁的担当攻坚克难,换来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沿海湿地

  推进结构调整,对污染面源釜底抽薪。调“优”布局结构,推进工业企业向沿海和园区集中,推动钢铁、化工、陶瓷、热电临港临铁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调“清”能源结构,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狠抓电代煤、气代煤和散煤治理,不断提高能源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调“绿”运输结构,围绕公路绕城、重车出城,优化路网结构,开展创建无超限超载城市活动,加快102、112、205等国省干道改线工程,推进水曹铁路建设、迁曹铁路扩能等重点工程,年内建成16家重点钢铁企业铁路专用线。大力发展以海铁联运为重点的多式联运,实施21项港口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工程。设立25.6亿元“蓝天环保产业”基金,年内建成13条钢铁企业铁路专用线,到2020年全市大宗货物集疏港全部实现“公转铁”。

  开展大规模清理拆除违建行动,共出清“散乱污”企业7775家,拆除无名场院10031家、违建275万平方米,累计腾空土地3.9万亩。推动“散乱污”企业动态出清,腾出高质量发展空间。

  开展全域治水,让河畅其流水复其清。唐山市坚持“治用保管”并举,高标准制定《全域治水清水润城三年(2018-2020)行动方案》,谋划实施8个方面、153个项目,实行全域系统治理,让水流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实现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鱼。在2018年开展非法入河排污口封堵整治、河道垃圾清理等工程基础上,今年实施“邱水入城”等6大类、47个项目。年内全市境内劣五类水体和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实现全域水质达标;到明年底,建成河河相连、河湖相连的水网体系,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河湖安澜的美好家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级统筹、县区实施,打造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全部工程完工后,主城区增加第二水源地,年新增引水量4.79亿立方米,增加工业生产和生态用水2.06亿立方米;非常规水利用量增加8倍,年产生水资源配置直接经济效益8.45亿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加速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唐山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破立降”“去调转”,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物流重要枢纽和战略节点城市。

花乡果巷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坚决主动化解出清过剩产能,冲破资源依赖藩篱。唐山市严格按照环保、能耗、水耗、质量、技术、安全等6条标准,综合运用市场、法治等多种手段,依法依规倒逼过剩产能退出市场。

  构建“4+5+4”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做强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四大支柱产业,做大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电子及智能仪表、动力电池、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做优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新兴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四大生产性服务业。今年实施343个市级重点项目,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等项目占66.5%。唐钢浦项钢铁高端汽车板、首钢电工钢、东日新能源材料、中冶瑞木新材料、航天国轩新能源、开诚重工特种机器人、日本爱信8AT变速器、网易友品等一批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的立市项目加快推进。今年1-8月,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5%、五大新兴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长52.5%、四大生产性服务业(1-2季度)增加值累计增长10%,成为唐山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英雄城市再创辉煌的强劲支撑。

  厚植生态底色,推进森林城市创建

  唐山市坚持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开展矿山违法开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盗采行为,对343家依法取缔关闭和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迹地实施修复绿化,完成矿山废弃地植被修复1.42万亩。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五清三建一改”工程,全市农村基本完成“五清”任务,累计完成厕所改造118万座。全面提升污水处理水平,14个县(市、区)21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进展顺利。统一规划建设8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推行“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全域市场化保洁。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按照“高大厚密彩”标准,推进“一环八线”绿化,累计完成国土绿化108万亩,建成833公里高标准生态绿色廊道,环城高速两侧形成近100公里长、1000米宽的闭合式绿色生态屏障。实施城市增绿工程,推动公园游园、一街一景、单位庭院绿化改造升级,建成区新增绿化覆盖面积877.8公顷,“三山五水花似海、一城绿色半城湖”的城市生态景观正在显现。

清水润城

  同时,实施重点片区改造,统筹推进大南湖区域、站西片区、唐山花海等重点片区建设,涉及村庄44个、居民2.49万户、8.63万人,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增加城市绿量。大南湖区域,统筹38平方公里核心区保护与开发,2018年实施重点项目24项,累计完成投资20.91亿元,今年计划实施文旅CBD、新体育中心等总投资100.47亿元的22个重点项目,着力打造成“城市会客厅”,创建5A级旅游景区,形成城市“绿心”。站西片区,充分发挥高铁、机场、高速密集交汇优势,在29.4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建设中央活力区、智慧物流港、创业青年城、宜居家园坊、休闲娱乐区、政务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打造医疗康养高地、教育事业发展高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和“双创”高地,着力打造成“城市门户”。规划生态空间占比40%左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整体绿化率更是高达40%,未来在任何区域步行10分钟均可到达公园。去年以来,对9个村进行改造动迁,整理出土地9817.2亩,年内核心区及医院学校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开工建设,路网格局初步形成。唐山花海片区,聘请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规划设计核心区面积11.2平方公里的生态修复治理,带动周边30平方公里改造提升,着力打造成“城市后花园”。目前,已完成堆山110万方,挖湖10万方,景区“路树湖山”雏形初显。

通道绿化

  新时代唐山雄姿英发,英雄的城市壮美如画。唐山阔步行走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光辉大道上,正在朝着“三个努力建成”和“两个率先”目标奋勇前进!

编辑: 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