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7:32 | 环渤海新闻网

让唐山人骄傲 让外地人向往!细说唐山民生的那些事儿

让唐山人骄傲 让外地人向往

——细说唐山民生的那些事儿

□记者 郑媛媛 卢山 赵珺

  十年很短,细数过往,幕幕恍如昨日,不禁感叹时光匆匆;十年很长,点滴付出,步步脚踏实地,只为一份美好答卷。

  这答卷,让唐山人骄傲,让外地人向往。

  2010年到2020年,在与唐山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文化领域,看得见的变化,说不尽的欣喜……

“质量”和“安全”

  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为推进教育开放发展提供契机;努力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努力建成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为推进教育协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努力建成”为指引,10年来,唐山教育的改革发展重点,莫过于“质量”和“安全”。

  ——学前教育。到2019年底,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5%,较2010年增加5.5个百分点,在全省处于领先位次。深入实施国家第一、第二和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76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位居全省首位。2017年6月,河北省学前教育推进会在唐召开,在全省推广我市经验;2018年、2019年、2020年,我市先后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我市教育发展“质量”与“安全”齐头并进,力争到2035年率先建成全国一流教育现代化强市。 大勇 永健 摄

  ——义务教育。2010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到2016年,我市所有县(市)区提前5年全部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成为全省第一批通过国家验收的市。市、县两级持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10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达6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82所。在这期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现了入学无障碍,全市农村小学生免费吃上了营养餐,10.8万名城市公办小学学生享受到了“弹性离校”课后托管。

  ——高中教育。2013年,我市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个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5%,较2010年增加3个百分点。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达到35所,占高中总数的45%,在省级示范性高中就读学生占高中生总数的85.52%。我市成为全省唯一每个县(市)区建有2所以上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市。

  ——职业教育。全市国家中职示范校达到7所,国家重点校17所,省重点校8所,国家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2所,有16所学校入选全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120工程),占全省的七分之一,位居全省首位,每年为我市争取省级资金3650万元,形成了市本级做大做强高等职业教育,县(市)区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错位发展格局。

  ——高等教育。2014年,累计投入23.4亿元,占地1644亩、建筑面积51.8万平方米的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曹妃甸新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华北理工大学搬迁至曹妃甸,新校园占地4500亩,建筑面积103.6万平方米,总投入61亿元。西南交大唐山研究生院挂牌招生,唐山师院和唐山学院被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投入使用,百年老校——滦州师范扩建提升为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挂牌办学,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揭牌,唐山海运职业学院申办成功……高等教育资源不断优化。

  在各级各类教育稳步推进的过程中,我市不断加快教育创新发展步伐,推进教育协同发展。先后实施“百所学校对接京津行动”和教育协同“双百”工程等,与北京市教委、北京朝阳区教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市对接京津教育的签约项目累计达390个,300多所学校与京津学校开展友好合作交流。北京-曹妃甸职教城、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等合作办学成果丰硕。建立起京唐师资培养长效机制,每年组织近500多名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赴京开展高级研修。

  我市还全力推进多元化办学,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教育。近年来,每年增加民办教育机构近百所,截至目前,全市民办学校达到1441所,较2010年增加43.06%。其中全日制中小学校达到35所,全日制在校生12.9万人。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市建立起“教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机制,实施网络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顶岗脱职”培训等,年均培训教师6万人次。2012年启动“名师、名校、名校长”的“三名”工程,已培树市级名师293名、名校103所和名校长50位,通过名师“送教下乡”、名师工作室建设、名校长“送教帮扶”、名校扶弱校等,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送到基层学校。大力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城乡教师校长交流计划,每年有2500名教师和120名校长到薄弱校开展支教帮扶。探索“缺一补一”机制,有序补充教师队伍,85%以上新入职教师安排到农村任教。从2015年组织“名师引领中小学教师阅读行动”,承担的省“十三五”重点课题——“区域推动中小学教师阅读行动策略研究”,已形成20万字科研成果,出版专著5部。

  为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近十年来,市教育局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建设”的“双控”机制在全省推广。持续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基础能力建设,到2019年,全市学校配备专职保安5600人,专职保安配备率达到100%,在全省处于首位。中小学幼儿园封闭管理保持率达到100%,“一键报警”、视频监控与公安机关接警平台联网率均达到100%,为全市师生提供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唐山市教育局已连续13年获得唐山市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到2019年,市教育局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未来一段时期,全市教育系统将着力打造教育优质发展“率先区”、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创新区”和教育开放发展“实验区”,全面建成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教育新地标、京津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地,到2025年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总体水平位于全国先进行列,到2035年率先建成全国一流教育现代化强市。

“医疗”与“康养”

  “我的‘家庭医生’真的就像家人一样,平时有个头痛脑热的,打个电话就来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我这么大的手术给做了,省钱省事不说,突出的感觉是方便。”……三言两语,却已真实地道出了“看病”“就医”的福祉变化,这也是我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具体实践。

  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作出“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以来,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坚持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医疗环境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得以提升,已建立起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卫生监督、药品保障等省内领先的服务体系,成功打造分级诊疗、慢病防治、第三方调解等全国领先的“唐山模式”,被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2014年以来,连续5年被河北省政府评为医改工作先进市;2019年4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7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为国家级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截至2019年,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已发展到9423个。其中,在214所医院中,三级医院达到10所、二级医院63所、一级医院105所;乡镇卫生院19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56个(含集体产权村卫生室);专业公共卫生计生机构53个;医疗病床总数5万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5.5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0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89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我市打造医疗康养高地,加速建设与“三个努力建成”相匹配的医疗康养服务体系的脚步从未停歇。

  ——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积极组建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龙头的6个紧密型医疗集团和以市级专科医院为龙头的骨科、精神卫生科、眼科等3个专科联盟,覆盖全部二级医院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着力打造500强医共体,全市设有县级公立医院的12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组建了1-2个县域医共体,加盟紧密型医共体的乡镇卫生院占比达到20%以上;着力构建远程医疗协作网,加大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投入,已建成29个功能完善的医联体建设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医联体内部患者病历信息共享、影像资料实时传输以及专家面对面网络会诊。

  ——加快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达成签约服务219所,签约服务率达到90%;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和康复保健科51个,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1%。全市建立以人民医院为主体的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已连接养老机构13家,初步形成“互联网+医院+社区+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

  ——加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新成立1756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家庭医生团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乡村一体化工作,全市试点84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网上村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信息录入等工作。

刚刚落成启用的唐山中心医院是我市医疗体制创新的名片工程,年可接收住院患者9万人次、门诊患者300万人次。

  ——加快实施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战略。以引入京津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积极与京津名院对接,开展技术、人才、管理、资本等方面交流与合作。截至目前,我市二、三级医院与京津知名医院签署技术项目合作协议56个,开展合作项目75个。目前我市已与北京儿研所达成在唐建分院意向。

  为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努力实现2020年底全市公共卫生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走在全省前列;2022年建立起能有效应对重大疫情,支撑“健康中国”“健康河北”“健康唐山”建设,满足公共卫生安全需要的体系健全、权责清晰、功能完善、运转高效、协同联动、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管理和防控体系;到2030年,公共卫生管理和防控体系更加完善,运行机制更加协调高效,公共卫生管理和防控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与经济强市、美丽唐山相适应的现代化公共卫生管理和防控体系,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化”加“旅游”

  10年来,随着“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形成了庞大的开放合作的国际市场,唐山文化旅游城市的名片越来越亮。

  东北亚地区是亚洲经济与文化发达的区域,为了助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打造唐山旅游高地,广泛吸引客源,2010年以来,我市积极参加国家、省旅游局发起的多项与东北亚国家地区的旅游交流活动以及旅游博览会、旅游交易会,宣传推介唐山旅游发展战略,包括赴日本、韩国、俄罗斯的旅游推广活动,并于2015、2016年邀请韩国旅行商考察、组织海外旅行商采购踏线旅游产品,培育唐山旅游形象。2010年有0.8万名东北亚的国际游客进入唐山,到2018年人数达到1.5万名,增长了近一倍。

  世园会后,“南湖时代”盛装启幕。图为在南湖云凤岛上演的中国首部湖中岛上沉浸式实景体验剧《那年芳华》演出场景。

  唐山皮影剧团、乐亭皮影文化交流团携剧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鹤与龟》《火焰山》等,每年出访亚欧非美等国家,弘扬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架起了唐山与各国各地区文化交流的艺术桥梁。2014年罗熹画作参加了中俄文化交流,2018年唐山画院刘亚安携作品参加了中俄美术交流活动等,推动了我市与国际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我市在积极拓展文化交流的同时,还依托丰富深厚的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对东北亚地区形成重要吸引力。2010年以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动南部海岛湿地、中部工业文化、北部长城山水“三大旅游板块”竞相发展,全市重点旅游项目共完成投资1080亿元。

  中部工业文化旅游区——着力打造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业博物馆、中国铁路源头游、汉斯昆德纪念馆等一批核心工业旅游项目。与此同时,南湖景区实现华丽转身,2016世界园艺博览会成功举办之后,“南湖时代”又盛装启幕,唐山宴饮食文化博物馆、南湖影视基地、唐山大剧院、唐山图书馆等投入使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海岛湿地板块——积极打造唐山国际旅游岛、曹妃甸湿地两个旅游聚集区,加快建设乐亭碧海浴场、滦河口等旅游产品节点,推出了多玛乐园、妈祖文化旅游区、河豚小镇等项目产品,以多点一线开发推进海岛湿地游不断升级。

  北部长城山水旅游区——开发了清东陵、景忠山、青山关等文化旅游景区,同时以长城为背景的中唐·天元谷、龙井关、古温泉旅游度假区等积极推进,初步支撑起“一带引领”(长城山野休闲带)“四区联动”(皇家文化体验区、乡村休闲度假区、山地生态运动区、城市休闲娱乐区)的全域旅游格局。

  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湿地生态旅游、海滨旅游、温泉度假旅游等旅游产品体系,研学旅游、房车旅游、体育旅游等也纷纷兴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成为唐山的一张靓丽名片,丰富的旅游产品组合对东北亚地区具有了强烈吸引力。

  未来,我市将加强文化旅游交流推广,建设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清东陵、海岛、工业旅游等旅游精品,持续叫响“唐山周末”、文化旅游名城品牌。力争到2021年、2025年分别达到2.2万人次、3.5万人次;加强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艺术创作,大力开展文化交流,以文化旅游进一步扮靓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

  (图片 记者 闫军 洪超 光宇 北男摄)

编辑: 谷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