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鲜红的党旗在英雄城市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唐山广大党员干部众志成城战疫情
□ 唐组宣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严峻形势,唐山市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主动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砥砺初心、践行使命,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彰显了英雄城市“特别能战斗”精神。
白衣执甲 英勇逆行
在与疫情的较量中,医疗卫生系统是主力军。无数党员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不怕牺牲,化身为无敌的“大白”战士,以冲锋姿态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
市工人医院东院区是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单位。自我市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后,医院党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以党员为主体的19个工作组,夜以继日、全力开展医疗救治。为做好仅仅3个月大、我市年龄最小确诊患儿治疗工作,医院抽调儿科、感染科、呼吸科等专家,组成“临时妈妈”,由党员带头,24小时轮班照护,详细观察记录小宝宝的饮食、动作、睡眠、表情以及尿液颜色、粪便形状等情况。一位“临时妈妈”说:“孩子这么小,家长一定很着急。我们要用无微不至的呵护,让他快快好起来。”
除了本院职工,这里还有众多支援医护人员在战斗。党员寇众迎、赵静维是市妇幼保健院护士,与另外18人入驻儿科病区,输液、采血、换药、通风,每一项操作细致入微。面对患儿的恐慌不安,她们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贴心陪伴、真情鼓励,“孩子别怕,有叔叔阿姨在,我们一起勇敢打败病毒!”
医护人员还承担着艰苦繁重的核酸采样任务。他们中党员带头、冲锋在前,每天站立工作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尽管早已体力超支,他们仍然相互扶持、彼此鼓励,用乐观心态、坚韧意志,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市疾控中心P2实验室被称作距病毒最近的“侦察兵”。自3月22日起,中心派出实验室10名党员组成的采样检测队,先后四次深入盛华海鲜市场。他们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冷库中采集1000多个点位环境样本,并以最快速度出具检测结果,为本轮疫情病毒溯源排查作出重要贡献。
今年76岁的陈志金拥有49年党龄,是芦台开发区海北镇大海北村的老村医。当他得知全员核酸检测的消息,便第一时间到村党支部请求参加。他不顾自己年岁已高,每天入户采样145人次,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村头巷尾。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更是党员的誓言。我们苦点、累点不怕,只盼望疫情尽快结束,人民健康平安。”这是全体医疗参战人员的共同心声。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没有一名党员干部是“观望者”“局外人”。他们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高度负责态度和忘我奉献精神,战斗在关键岗位上。
核酸检测数据是研判疫情发展形势的“监测仪”“晴雨表”。市委组织部四级调研员、党员裴庆林主动请缨,到任务最繁重的会展中心移动方舱检测基地工作,负责路北、高新、路南、开平、古冶五区核酸检测采、送、检、报的协调组织。“检测情况牵动着全市百姓的心,决不能有半点马虎松懈。”他科学测算、合理部署力量,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保证各检测机构以最快速度进入饱和状态,尽早尽快、准确无误出具检测结果。方舱条件简陋,办公在帐篷,累了只能窝到车里靠一靠。从3月21日至今,裴庆林就这样每天披星戴月,为五区核酸检测结果保驾护航。
“街道办防护服457套、N95口罩790只、隔离面罩800个,姜各庄防护服145套……”在乐亭防疫物资储备库内,县疾控中心党员杨丽慧的嗓音日渐沙哑。大到一箱箱沉重的消毒液,小到一双双手套,她每天不知道要弯多少次腰。由于物资存放需要阴凉干燥环境,库房温度比室外低很多,她一名女同志,只能整天穿着厚厚的棉衣棉鞋摸爬滚打。“防控工作无小事,物资保障是关键,我要做好这个管家,既不能缺配,更不能浪费。”3月19日以来,经她手出入库物资超过150余万件,无一差错,有力地保障了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把群众所急所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下,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服务意识、人文关怀,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让疫情防控更有温度、更暖人心。
听到全域临时管控消息,完成眼部手术不到一周的滦州市商促局副局长吴志轩坐不住了。“社区封闭,生活必需品可不能短缺!”他主动返岗,认真分析任务形势,积极联系保供企业与社区签订协议,迅速构建起无接触网格化配送体系。为确保特殊群体物资供应,他深入阳性病例封控小区了解情况,打通中间堵点,真正解决封闭群众后顾之忧。由于过度劳累,他的右眼出现术后出血,视力近乎为零。“老吴,你的身体不能再扛了,快歇歇吧!”同事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纷纷劝他休息。“放心吧,我还撑得住。就算只剩下一侧视力,我也绝不让一个家庭少菜断供!”吴志轩坚定地说。
受疫情影响,全市中小学校停止线下教学,教学任务怎样进行?校园防控措施如何落实?面对广大学生、家长的疑问,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朱生第一时间提出线上教学建议,积极协调指导学校抓紧抓实准备工作。3月21日(星期一),全市1485所中小学、94.51万名中小学生全部实现线上教学。在爱人已被封闭于学校的情况下,他将80多岁的老母亲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先后24次深入市直中学食堂、宿舍、教室,全面落实流调排查、餐饮保供等措施,为所有师生提供安全环境,用一名党员的奉献与担当,书写着人民教育事业的特殊答卷。
“小院总理” “村庄管家”
群众“宅”在家,防控疫情的重任落到了村(社区)基层组织肩上。“咱们可得守好家门,决不能给大局添乱!”一批批社区、农村党组织负责人挺身而出,化身“小院总理”“村庄管家”。他们有的十几天无法回家,年幼的孩子在视频中哭着喊“妈妈”;有的累到坐下便睡着,全顾不上往日形象;有的被人不理解,多少委屈自己默默承受。他们喊哑了嗓子、磨破了脚趾,只因为心中牢记着党的嘱托和对群众的铮铮誓言。
于兰本是丰润区太平路街道锦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因为相邻社区发现阳性病例,社工全员隔离,她主动要求前往工作。415楼有一位多年未下楼的89岁独居老人,于兰进门后看到,老人耳聋眼花、不会打电话找子女,家里的粮食、蔬菜已所剩无几。“大姨,您就把我当闺女,有啥困难直接冲我说吧。”非常时期,她不顾个人安危和身体疲惫,每天坚持敲门入户,送菜送药、嘘寒问暖,为特殊群体送去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
路南区梁家屯路街道尚诚社区党支部书记芦艳平是一名“90后”姑娘。原本正在策划婚礼的她,果断推迟婚期,毅然披上战袍,联系医护、筹备物资、组织检测、排查重点人群,每一样都亲力亲为,每一天都在连轴转。作为街道最年轻的社区书记,她一直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疫情期间更是吃住在社区,“我少休息一分钟,就能为工作多抢出一分钟!”就这样,她用弱小的身躯,守护着辖区百姓的安全和健康。
接到全员核酸检测通知时,滦南县程庄镇前店子村党支部书记钱瑞春刚刚做好肾结石取出术前准备。“手术可以再安排,疫情防控可等不得!”他马不停蹄赶回村里,直接召开“两委”会议,部署村内封控、卡点值守、全员核酸检测等任务。他忍受着尿血、腰痛的苦楚,在初春的寒风中一走就是几个小时。妻子拽他去休息,他甩手道:“防控责任这么重,我咋能走呢?”说完便背着液罐,头也不回地继续消杀。
“社区书记太辛苦了,我看着真心疼他。咱们可要好好配合社区的工作。”路北区文化路街道一名社区大妈说道。
“这个春天最可爱的人”
市委启动“万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干部联企业”工作机制后,全市有16.9万名党员、干部、职工就地下沉社区。他们或外套红马甲,维持秩序、运送物资;或身着防护服,协助扫码、组织核酸检测,用无私奉献守护家园,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出先锋光芒,被群众称作“这个春天最可爱的人”。
市司法局党员张士贤居住在高新区龙源新居,她在社区中第一个报到下沉,第一个受领任务。3月22日,张士贤家所在楼栋出现密接,整体封闭。她以楼栋为阵地,一层一层地爬,一户一户地进,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细心了解居民需求,及时做好沟通协调和情绪安抚疏导。家人戏称她是“编外楼长”,她说:“关键时刻服务群众,是我的光荣。”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员刘连军本就是个热心肠。他发动社区其他下沉党员组建临时党小组,每天复盘工作,优化组织方案,合理分配任务,使核酸检测时间从最初10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可鲜少有人知道,刘连军的母亲此刻还在住院治疗,每次通话后,他都默默流下眼泪。“妈,儿子对不住您。等疫情结束,我一定加倍孝敬您!”
此外,还有许多党员干部积极发挥文艺特长,“以艺战‘疫’”用画笔赞美公益善行,用旋律讴歌唐山精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员韦远东有感于医生、警察和志愿者们不畏艰险、出征战“疫”,创作《致敬,逆行者!》漫画组图,在“唐山先锋”公众号首发后,获得数万点击量。市委宣传部党员孙国岭激情创作诗歌《英雄唐山 战“疫”必胜》,写道:“英雄的唐山人民,从不畏惧挑战。让党旗高高飘扬,向着最终胜利前进,信仰的力量永不变!”表达必胜的坚定信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就要顶得上、有作为,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实在岗位上。”丰润区委组织部下沉干部陈燕在社区值守卡点说道。
春风化雪痕,同心可断金。我们相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唐山定能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英雄城市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