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杨文进通讯员 王双利 谷文涛)“不吃饹馇,不算到过遵化。”一句俗语,尽显饹馇在唐山特色美食中的地位。饹馇又称咯扎、搁着、隔着,在唐山及周边地区民间分布比较广,最为正宗的还是遵化。
图为传统手艺人在制作饹馇及其制品(资料片)。张旭 摄
地处燕山南麓的遵化,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称,有纪年历史2200多年,于五代后唐始设县治,“遵化”二字取自“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之意。岁月沧桑、物换星移,厚重的文化积淀凝聚成诸多有形和无形的宝贵遗产流传至今。这其中,饹馇,作为一种蕴含浓郁乡土文化的特色美食,深深镌刻进每个遵化人的记忆深处。
相传清朝皇家在遵化修建清东陵以后,每年都会来谒陵。一次,吃惯山珍海味的慈禧想换换口味,守陵人为讨得她的欢心,就把饹馇这一特色小吃呈上了御宴。据说慈禧太后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当时御膳房端上了醋熘饹馇,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太后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太后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在一旁伺候的大太监李莲英灵机一动,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饹馇’。”饹馇与搁着谐音,从此以后,饹馇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至今,身价也大大提高。
图为传统手艺人在制作饹馇及其制品(资料片)。张旭 摄
除了传说,在《遵化通志》上也有记载“绿豆,北人用之甚广,水磨澄浆,滩做锅馇,烹炸宜人”,其中锅馇与饹馇谐音。饹馇分为两种,即有大小之分:大饹馇,薄而不透,满族守陵人发明,唐山市各区县的市场均有出售;小饹馇,略厚呈半透明状,类似粉皮,微黄,后人根据大饹馇的做法演变而来。
遵化大饹馇做法非常讲究,该市马兰峪镇的饹馇传统手艺人每天清晨都会去深井取水,将挑选好的绿豆在温度适中的水中浸泡36小时;然后用传统的石磨来磨出味道香醇、口感浓郁的豆浆;最后以本地的栗树叶取火摊饹馇,平底锅大火加热后,放入豆浆,反复摊稠,再均匀摊开,这样色泽金黄、口感醇香的饹馇便大功告成。
在遵化,饹馇已成为招待贵宾的特色美食,做法也是花样迭出,演变出了“一菜百吃”的饹馇宴,目前已有醋溜饹馇、烩饹馇、炸饹馇、焦溜饹馇、玻璃饹馇、炒饹馇、饹馇签子、糖醋饹馇、饹馇汤等上百种做法,很有特色;摆在餐桌上,质高形异,色美味香;加之绿豆饹馇具有清肝合胃、泻火消暑、美容解毒、降血压、血脂的功能,是养生的佳品,深得食客青睐。
饹馇在遵化人心中远远不止是一种菜品,更是一方习俗,一种文化,一片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