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2 06:42:28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历史文化名人丨戚继光:歼倭御虏 民族英雄

明朝嘉靖、隆庆年间,“南倭北虏”之患,即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的侵扰和北部边境鞑靼骑兵的袭扰,是长期困扰明朝廷的两大问题。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年—1588年)在消灭南部倭寇之后被调往北边防御鞑靼。

明朝为加强北方防务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分别驻有重兵,称之为九边重镇,每镇均设有总兵官管辖。蓟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拱卫京师,是九镇中最重要的一镇。总兵府就设在今迁西县三屯营。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任命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训练蓟门一带的士兵,两年后,又让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受戚继光的节制。

万历初年,戚继光两次打败进犯的鞑靼各部,军威大振。鞑靼贵族转而进犯辽东,戚继光率兵将其击退。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少保又进封太保。

蓟镇长城最早修建于明朝初期,自永平、蓟州、密云迤西二千余华里,到万历年间已年久失修。为了防御鞑靼贵族,戚继光开始督修长城。他依据“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思想,山势低矮处加高城墙,山势高峻处修建敌楼,个别地方加修了障墙、支墙、挡马墙,全部为砖石结构使这段长城设施完备、构筑牢固、布局严谨、可攻可守。戚继光创修了空心敌台,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基座,用大条石砌成;中部为空心部分,用砖墙和砖砌筒拱承重构筑成相互连通的券室,供士兵驻守及存放粮秣和兵器;上部为台顶,有的敌台台顶筑有楼橹,供守城士兵遮风避雨,也有的台顶铺漫成平台,供燃烟举火以报警。敌台高低大小不等,各个敌台之间互为犄角,构成一个完备的防御体系。今天我们看到的唐山、承德、秦皇岛、天津和北京一带的长城,都是戚继光督修的。

后人有一副对联,对戚继光的一生做了精当的总结: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壮猷御虏,望著幽燕。

(唐山历史学会王振良搜集整理)

编辑: 罗旭辉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