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7 06:20:3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迁西:内外兼修打造美丽乡村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回佳佳 通讯员 王春清 顾大鹏)初夏时节,走进迁西县前韩庄村,宽阔的马路、弥漫着文化气息的文化墙、平坦干净的文化广场……“村里这些年变化很大,我们的日子好过了,心里也越来越亮堂了。”村民韩秀华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迁西县以高质量建设“京津冀后花园、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全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乡村“颜值”,展现了一幅幅优美、清新、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

由“脏”变“净”

打造全国文明村

“去年,我们村又拿到一块‘金字招牌’——全国文明村。”滦阳镇铁门关村党支部书记刘文福说。

铁门关村地处燕山深处长城脚下,是个普通小山村,街巷曲折,宽窄不一,但干干净净,就地取材打造的小游园等,使村庄显得古朴又清新。

2019年以来,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刘文福带着党员干部走家入户,动员村民参与,拆除断壁残垣、废弃畜禽圈舍,清理房前屋后垃圾,给各家各户免费分发垃圾桶,同时完善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写入其中,组织生态庭院评比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在我们聘请了3名保洁员,保证环境卫生24小时无死角。”刘文福说,村里家家户户新建了卫生厕所,街道硬化实现了户户通,街道亮化实现了全覆盖,墙体文化特色鲜明,腾出来的空间建设了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文化园。

铁门关村只是迁西县村庄美丽蝶变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县共拆除违规建筑3.5万处,拆除残垣断壁3044处,整修墙体15.2万平方米,清理生活垃圾6.9万吨、塘沟84.1万平方米、柴草杂物6.4万处,实现了全县417个行政村垃圾处理全覆盖,生态庭院创建率达到85%。

由“乱”到“治”

提档升级上水平

“整”和“治”只是手段,构建长效机制是长久之计,提档升级才是最终目标。为此,迁西县突出“三个层面”,高位强势推进。县级层面,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制定“一规五化”长效管理办法,统筹整合河长制、路长制、街长制等工作制度,通过常态化组织明察暗访、督导考核等方式,推进整治高效推进。乡村层面,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乡村两级党组织的“书记工程”,纳入乡村最重要工作。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层面,定期开展“两代表一委员评比人居环境”活动。坚持月考核、季观摩制度,每月随机抽村,考核排名;每季度由县委书记、县长带队组织全县观摩拉练,奖优罚劣、比学赶超,激发各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热情。

2019年,迁西县推行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行,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社会资本方,由三家专业环卫公司负责清运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在每个村配备专职保洁员,建立起“统一收集、统一转运、集中处理”的治理体系。

在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长效保持的基础上,该县聚焦农村厕所革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10项重点任务,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28%,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村庄街道硬化率达到90%,村庄美化亮化达标率达到100%。

由“美”转“富”

美丽乡村显活力

“在外面打工挣五六千,也不如在家乡打工舒坦。不说别的,在村里看的蓝天,呼吸的好空气都比外面多。”家住东莲花院镇东城峪村的赵雪峰曾在北京、天津等地外出务工,如今回到家乡的五海庄园工作。

随着一大批旅游、农业项目的引入,农村的就业增收渠道变得越来越广,近年来回乡的人也越来越多。“一棵有年头的板栗树就能挣100元到200元,板栗树多的村民,仅这一项就能收入三四万元,还不算打工的、土地流转、租赁的钱。”赵雪峰说。

“赤芍的根部是常用的名贵中药,现在的市场价是湿的每公斤12.4元,四年一收,一亩地最少能产4500公斤药材。”汉儿庄镇三台山村党支部书记谢天博信心满满地说。2019年秋天,该村在板栗树下种植了510多亩的赤芍,发展林下经济,为148户村民蹚出一条体验农业的发展新路。

除此之外,“一村一品富农家”的现象在迁西也已遍地开花,各个乡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特色产业,“林粮间作、林药间作、林下养殖”的板栗复合经营模式得到普遍推广。猕猴桃生态园、药材种植基地、花卉基地撑起迁西产业兴旺“半边天”。

截至2021年底,全县发展以栗蘑为主的食用菌厂20家、专业合作社25家、栽培食用菌1万亩,产值4亿元;发展水杂果3.5万亩、林下经济10万亩、休闲农业园130家,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484元,增长1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从“全域整治”向“全域美丽”,从“全域美丽”到“全域富裕”的蝶变过程中,好山好水好生态为该县的产业引入、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强有力助推作用。

编辑: 罗旭辉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