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7 06:26:1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历史文化名人丨黄素志:发明皮影 艺海增辉

黄素志,今滦州人。

明朝万历年间,黄素志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远去关外,不再专心于仕途而专心从事影戏的创作。黄素志精通绘画,擅长雕刻,以纸张为刻影素材,雕刻出各种影人角色,并设计舞台进行操作演出,从而发明了“影戏”。“影戏”在滦州、乐亭一带演出后,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故有“滦州影”“乐亭影”之称。后人因“纸影人”易损,开始改进刻影素材,用驴皮镂刻并着色而制成影人道具,人们并因此将其通称为“驴皮影”或“皮影”。

到了清末,滦州皮影传遍冀东各县。后来,滦州皮影分南北两路,南路主要分布在迁安、青龙、滦县、昌黎、乐亭等地,北路分布在玉田、遵化等地。南路北部演唱时不掐嗓唱,不分行当。南路南部掐嗓唱,用三弦伴奏。南路滦州皮影声细语轻,唱腔优美。北路口硬语重,朴实粗犷,唱腔雄浑激越。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1934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了题为《滦州影戏》的考证文章:“李脱尘君,平东玉田县人……据李君云:明万历年间,在滦州有一位不得志的生员,姓黄名素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儿,不但文才很好,而且绘画、雕刻件件精通。只有一件,时运不佳,屡试不第,无颜回归故里,乃出关外游学沈阳,在那里只是教授几个村童过活,在这悠闲的岁月里慢慢地成就了他的艺术的贡献——创作皮影。”《中国影戏考》一文中也有相同的叙述。《皮影春秋》一书记载:“皮影戏盛行于北方的河北省……相传由明代万历年间的黄素志加以改进,经过了三百年的发展,才成为今日的定型。”

滦州皮影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山历史学会王振良搜集整理)

编辑: 罗旭辉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