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10:36:47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路北区被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刘庄子)近日,教育部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推荐的基础上,确定了135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路北区在列,成为我市唯一入选的县区。

教育优质均衡让百姓“上好学”的民生愿景成为现实

路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要求,围绕义务教育更加优质、更加均衡这两个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提档升级,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突出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优质均衡“硬支撑”

路北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一方面,路北区不断优化完善教育布局,加快新建小区配建学校建设,5年来投资9亿元,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新建小区配建小学10所、中学1所,新增学位16000个,有效提升了学位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路北区不断改善校园环境水平,5年投入4.3亿元,推进农村学校、城乡结合部老旧学校改扩建工程。仅2021年,路北区就投入1.1亿元对17所学校进行改造提升达9万多平方米,各校园彻底消灭土操场,塑胶操场覆盖率100%,有效缩减了城乡、校际间校容校貌的差距。同时,全区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配备,持续进行教育信息化配备提标升级。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创客空间、电子阅览室等智慧学校项目相继在73所中小学普及,教育信息化手段在全区全面推广使用。

突出提升队伍素质涵养优质均衡“软实力”

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区财政在每年拨付专门经费1300万元用于发放教师延时服务补贴,保障教师权益的同时,多措并举,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多渠道补充高素质教育人才,采取招聘选聘遴选多种形式5年补充新教师1244名,去年一年补充的437名新教师中,选聘教师研究生占比超过80%,特别是实现了引进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生来路北工作的突破,人才学历层次显著提升;多形式激活教师轮岗交流,完善教师校长定期轮岗交流机制,近五年选派16名优秀的城区中心学校副校长到农村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任职校长,以先进经验带动学校发展,落实“百校提升计划”,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参加交流轮岗,让“好教师”流动起来,全区交流面达26%;多层级开展教师专业化培养,加强新入职教师“启航工程”、骨干教师“领航工程”、名特优教师“远航工程”的“三大工程”建设。据悉,150名新教师入选“新秀计划”储备库,全区490名骨干教师、130名名特优教师成为师资队伍成长的“拉力器”,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逐年大幅提升。

突出优化学校管理培育优质均衡“加速器”

路北区坚持对学校“办学成效‘2+X’评估”,以评促完善,引导学校优化管理,内涵发展。

入学规范化方面,路北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近免费、免试招生入学制度,对新生入学进行随机平行编班,保证各班学额数量、教师配备、教学条件等方面基本一致。建立特殊学生立体关爱体系,保证随迁子女权益,坚持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确保外来人员子女100%入学。

治学特色化方面,路北区实施精品立校和特色亮校计划,城市和农村学校分别利用不同的地方文化资源,全面推动“一校一品牌”建设。特别是“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各校着力在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作业管理水平、课堂教学水平上下功夫,通过“一校一案”成就“一校一品”。路北实小“双减”工作经验成为唐山市唯一被教育部选拔为“部级推荐”的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路北区和实验小学分别被确定为唐山市唯一省级课后服务示范区和城区小学示范校。

办学集团化方面,路北区依托优质教育资源和品牌优势,成立了龙泉中学、外语实小等5个教育集团,所有新建校纳入集团化管理,力促优质教育资源的释放、衍生和扩大。

家校协同化方面,路北区大力实施“千名教师进万家”“万名家长进百校”的“双进”工程,通过线上“家庭教育讲座”和线下“家长面对面”,形成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强大家校合力,路北区基础教育改革案例“全域协同,打造家校共育新模式”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案例。

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路北区进入了在高位发展中实现优质均衡的良性轨道,形成了各级各类学校“大而强”“小而专”“新而优”“旧而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省重点工作督察中,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攀升至98.87%。

编辑: 宋暖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