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景立华 通讯员 班歌、毕美玉)塔吊长臂在热浪中灵活运转,工程车紧张有序地穿梭……8月6日,记者走进曹妃甸钢铁电力园区,看到唐山三友集团蓝海科技海水淡化和浓海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规划总投资52亿元,占地400余亩。“我们致力于将项目打造为国家级海水淡化及浓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通过对废弃浓海水进行创新性处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解决海水淡化后排废浓海水综合利用的世界难题。”三友集团蓝海科技公司董事长李百川向记者介绍。
项目一期主要建设6.3万吨/天海水淡化和1100万立方米/年精制浓海水工程。其创新性在于构建了“海水淡化—浓海水精制—化工原料提取”的循环产业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零废液”生产。如此,不仅能够有效破解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困境,还能够进一步带动曹妃甸区钢铁、化工、海水淡化、电力等产业耦合发展,实现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对加快唐山海洋经济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技术突破是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三友集团蓝海科技公司《浓海水歧化处理及深度利用技术》近日成功入选2025年河北省企业典型创新案例,标志着该技术在产业转化与创新价值方面获得权威认可。其先进的工艺技术,为深度挖掘海水“富矿”提供了可能。
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前景广阔。该项目核心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榨干”海水里的有效资源。其主要产品液体盐,可以直供盐化工生产,将大幅降低三友集团内部“两碱”产业(纯碱、氯碱)的原盐采购成本;另一主要产品淡水,将有效缓解区域工业用水压力,社会效益显著。在产出液体盐、淡水的基础上,项目进一步深度开发钙、镁、钾、溴等系列高价值产品,让以往的“废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有望破解传统海水淡化厂盈利难的瓶颈。
目前,项目核心设备已全部完成订货,关键子系统招标工作正密集进行。随着一期工程的有序建设,唐山三友集团海水淡化和浓海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将加速推进。届时,该项目将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海水淡化样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