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开发区
多点突破推动海洋经济升级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单宇)海港开发区充分发挥港口、区位等各方面的优势,谋划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升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多领域多点突破,打造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全力推动海洋经济不断升级。
精品钢铁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重点钢铁企业退城搬迁至沿海县区的总体战略部署,华西、天柱迁至海港开发区并分别于2021年9月、2022年8月竣工达产。2024年,区内精品钢铁产业实现产值277.6亿元,营业收入达到359.6亿元,占全区营收比重为26.7%,支柱作用明显。2025年,精品钢铁吸附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不断延伸。今年上半年,精品钢铁产业总产值176.35亿元,同比增长8.98%;营业收入182.65亿元,同比增长4.67%。
打造“活力新工业、魅力新海港”工业旅游品牌。河北天柱钢铁智慧工业园景区是海港区的首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于2023年11月揭牌成立。走进这里,在炼钢集控中心,能实时观看车间内钢花四溅的火热生产场景;在低碳冶金创新中心,495块超高清拼接屏组成的全球罕见超大型拼接屏幕墙上,全厂关键部门的运行数据直观高效地呈现,可近距离观看智能机械手臂精准地操作,见证远程智慧控制生产过程的神奇。依托唐山港以及区内的中陶卫浴、中储粮、大清河盐场、海水淡化项目等近20家重点企业,海港区着力打造“活力新工业、魅力新海港”工业旅游品牌,让更多人了解海港区、走进海港区。推出“大港探秘”“奇妙化工”“创新钢铁”“大国粮仓”“七彩盐田”五大主题,3条精品线路,13个旅游点位,让广大游客通过深入企业车间,亲身感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水是怎么淡化的”“食盐是怎么晒出来的”“轮船是怎么进港的”“陶瓷是怎么烧制的”。
面对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总量规模、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挑战,海港区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齐头并进,持续激活海洋经济发展新活力。位于京唐港、曹妃甸港之间的唐山三友盐化公司集海盐生产、海洋化工、高端养殖、海水淡化、光伏发电等产业于一身。公司立足新能源、新材料“双新”产业集群发展定位,推动光伏发电、海水淡化、溴镁新产品研发等系列重点项目落地,助力智慧能源、地热能源、海洋化工三大园区建设。由唐山申港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分期建设的海水淡化项目,2024年实现营收3838.09万元,上缴税金111.68万元;今年1-7月实现营收2337.43万元。远期建成后日制水规模可达30万吨,为区域工业生产及民生用水提供稳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