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孩子期中考试的全部成绩后,我沉默良久,心灰意冷。唯一令稍感我欣慰的,是语文考了114分,班级第五。 我承认我不淡定。汪曾祺老先生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中写道: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候,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现在,当年汪老先生父亲遇到的情形抛到了我面前,我儿子语文成绩尚可,可数学连格都没及,我觉得很是有点绝望,真的,我做不到汪老先生父亲那样从容。我父亲,对我的学习从来不闻不问,所以我从来不曾有过来自父亲的压力,我完全是靠着自觉性和羞耻心来刻苦学习,力争上游。现在,轮到我当父亲,面对自己儿子的学业,我一时陷入了无语的困境。我清醒地知道,成绩并不与将来的生活幸福与否有必然联系,但一个人在应该努力学习的人生阶段不去努力学习,总是不对的。他若尽力了,考倒数第一我也是高兴的,我会因他的拼搏与血性而高兴。应该教育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千万条路可以通向美好的未来,咱们不怕。可是,那么多文科的题都没背,那么多理科的题都不会,他竟然还有心情花成桶成桶的时间去玩儿,凭我的智商,我就真是不理解了——他怎么可以这样无所谓?他难道认为这只是一次期中考试而并非高考就不当回事吗?他难道不懂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吗?我真的百思莫解,该说的话都已说过,再重复我都嫌自己啰嗦了,那么,沉默吧,静待花开。(丛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