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
秋风送爽,五谷丰登。今天是第八个农民丰收节,唐山这片有山有海有平原的丰饶之地,又一次迎来丰收的盛景。颗粒归仓的喜悦背后,不仅是对辛勤耕耘的犒赏,更是对农业发展质效的检验。新时代的丰收,早已超越“粮满仓”的单一维度,正向着让广大农民“钱袋子鼓起来”的更高目标迈进。这需要汇聚各方振兴力量,尤需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同心同向、携手奋斗,共绘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
从平原的万顷金黄稻浪,到山间的特色干鲜果品,再到海上的鱼虾满舱,唐山的丰收景象是多维而立体的。这“粮满仓”的背后,是农业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科技兴农的有力支撑,以及广大农民、渔民风雨无阻的辛勤劳作。它确保了农产品供给的稳定和安全,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贡献了“唐山力量”。
然而,丰收的价值不应止步于仓储的充盈。衡量丰收成色最重要的标尺,终究要看它能否有效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能否让为丰收付出最多汗水的农民真正获益。“钱袋子鼓起来”,是农民最朴素的愿望,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归宿。这就需要我们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畅通供应链,推动农业从单纯的生产环节向加工、销售、品牌营销、休闲旅游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让唐山的优质农产品都能“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实现从“粮满仓”到“钱袋鼓”的飞跃,迫切需要汇聚强大的乡村振兴力量。这其中,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要做政策的宣传员、发展的引路人、群众的贴心人,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所思所盼,精准施策,破解难题。要善于组织资源,搭建平台,引进技术,开拓市场,为农产品找销路,为农民增收入谋实招、出新策。而农民群众则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充分调动、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同心同向、携手奋斗的生动局面,必将为唐山的乡村振兴注入澎湃而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