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立华 志远 班歌
向上布局,启动浓海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向下延伸,建成国内首条规模化电池级碳酸钠产线;多元开拓,激发古老盐田新活力……三友集团通过构建资源循环、上下游协同的完整产业链,绘就了一幅“依托海洋、延伸链条、多元融合”的生动发展图景,演绎着从传统盐化工企业向现代海洋经济强企的精彩蜕变。
纯碱产业是三友集团的主导产业之一,所采用的氨碱法生产工艺高度依赖原盐,然而,随着产能持续扩大,原盐资源日渐紧张,不仅推高了生产成本,也给供应链带来不确定性。
面对这一挑战,三友集团积极思索破题之路,探索以海水替代原盐的新路径。
集团向上游布局,谋划启动总投资52亿元的浓海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纯碱产业打造可靠的“蓝色粮仓”,并将项目落户在浓海水资源丰富的曹妃甸钢电园区。而此地与纯碱生产基地所在的南堡开发区相距仅约50公里,可通过封闭管道直接输送至纯碱生产装置。“以往采购原盐需经过运输、破碎、溶解等多道工序,成本高、效率低。如果直接使用精制浓海水,不仅省去了中间环节,综合成本也大幅降低。”纯碱公司三级专家兼生产技术部部长马宝军介绍。
在向上布局的同时,三友集团紧紧抓住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机遇,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一条“蓝色经济产业链”。
钠离子电池及电池级碳酸钠项目正是三友集团深耕海洋资源、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该项目通过技术攻关将纯碱公司生产的普通纯碱产品升级迭代为高附加值的电池级碳酸钠产品,产品纯度达到了99.9%。目前,已经建成了国内首条规模化电池级碳酸钠产线,年产能达10万吨,可供生产约130万辆钠离子新能源汽车。同时,与钠电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钠电储能系统应用示范项目,形成了一条从基础原材料到储能系统的全产业供应链条。
在不断向上、向下延伸海洋产业链条的同时,三友集团还不断深挖内部资源。位于海港开发区的三友盐化不断深耕盐田资源综合利用,探索出了盐、养、溴“三位一体”的绿色循环发展新模式。
一方面,高效利用海水资源,在广袤盐田中同步发展卤水提溴、海水养殖等产业,形成了“制盐不愁溴、溴强带动盐”的良性循环,极大提升了单位海域面积的经济产出和生态效益。另一方面,立足独特的盐田风光和悠久的制盐文化,积极拓展“工业+旅游”新业态,开发盐田观光、科普教育等特色项目,让古老的盐场焕发新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