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古冶区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城区
逐绿向新,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植被繁茂、空气清新,市民在公园里遛弯休闲,享受惬意时光;设备运转不停、产品不断下线,新能源、新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现场热火朝天……金秋时节,记者走进唐山市古冶区,既能看到城市“高颜值”,又能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近年来,古冶区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建管并重,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着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城区。

9月20日拍摄的古冶区城市风貌。万丽丽 摄
转型升级,百年矿区向绿而行
9月23日上午,古冶区金山森林公园内景色怡人,步道上跃动着大人孩子的身影。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沟壑纵横的采煤沉降区。
作为具有130年采煤历史的老工矿区,多年的矿业开发推动了古冶区的发展,但也留下了大量的生态“欠账”。近年来,古冶区以“资源型城区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域生态治理示范区”为定位,采取土地复垦、项目建设、综合开发、景观绿化“四位一体”综合治理模式,全面推进生态修复。
不懈的生态修复治理,让“工业疮疤”变身“城市绿肺”。古冶区将矿山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衔接,恢复山体、覆盖种植土、栽植乔灌木……在城市中央打造高标准、高品位的金山森林公园。当下,园内一天能吸引3000至5000人次前来打卡,并获评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喷播绿化5.2万平方米、营造林8205亩……古冶区不断巩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推动金山森林公园、石榴河湿地公园、古冶区北寺公园串珠成链,构成古冶区中央城市公园集群,成为古冶绿色转型、城市形象的新地标。“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煤城,已变成“蓝绿交织、山水共融”的生态美城。
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古冶区绿色转型又一场景。在唐山鹤兴废料综合利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鹤兴科技”),每年约有100万吨钢铁固废在这里被利用,转化为再生生铁、硫酸锌、氯化钾等下游工厂所需原料。
“我们的技术能实现一次耗能、全元素利用、无二次固废产生。”鹤兴科技企业管理部部长王健拿起一块墨色的生铁锭介绍,运用体外循环工艺对固废进行专业处理,既能为钢厂解压,延长冶炼设备使用寿命2年以上,又能为环境减负,为“无废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循环贡献力量。
攀高、向新、逐绿的企业不止鹤兴科技一家。唐山冀东启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将水泥窑协同处置与综合固废焚烧发电相结合,实现生活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该区不断“优存量、育增量、谋变量”,推动钢铁、绿色建材、煤化工等传统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培育新能源、新钢铁、新制造等新兴产业,为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10月13日,在唐山鹤兴废料综合利用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工作人员对各生产环节进行监控。蔡皓 摄
补齐短板,美丽城区向新而行
近日,沙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古冶区段)现场,水清岸绿,河道两旁各色鲜花随风摇曳。
“作为河北省首批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古冶区段流域建设是沙河幸福河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古冶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朱田伟介绍,项目主要围绕沙河南外环段开展生态护岸、岸线生态修复,同时增设便民利民亲水设施、文化驿站。目前,项目整体工程已完工。
提升河流颜值,厚植水韵底色,该项目同样是古冶区打造美丽城区的重要一环。该区以城市更新为主线,按照局部完善、设施更新、功能提升的思路,实施了一系列惠民生、补短板、增活力的项目,推动城市更新、生活焕新。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针对过去主干道路面开裂、坑洼密布,车辆颠簸难行的问题,古冶区大力实施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对该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提升,完成了主次干道和桥梁设施改造、85号桥挡水墙修复、旧京山道翻修、背街小巷改造等单体工程,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改善了路面状况,提升了城市交通便利性,高峰时段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针对停车难问题,古冶区积极实施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工程,谋划实施古冶区民生大厦东西停车场、森林公园南门停车场、赵各庄矿电影院停车场、古冶火车站停车场、城区内街角停车场、石榴河带状公园停车场、金山停车场等8个项目,完成城市公共停车位1981个。
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古冶区2024年实施防洪排涝基础设施提升、污水管网改造、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等城建项目15项,新建改建雨水管网11公里、污水管网18公里、供水管网4.7公里,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解决61个老旧小区2.5万户居民用水难题。配电网升级改造、燃气管网更新改造等民生工程纳入省级重点支持清单,滦兴口袋公园等“微空间”改造让城市更有温度。
精细管理“暖民心”,城市品质再升级。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古冶区把冬季集中供暖工作作为事关民生福祉的要事,重点实施“冬病夏治”供热工程,去年完成2座热源机组、102座热力站更新改造,全面提高供暖保障水平。持续优化道路清扫及垃圾收运市场化服务,严格督导保洁公司全面实行“冲、洗、扫、吸”作业模式,不断提高辖区内环卫作业标准和精细化保洁水平,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居住及出行环境。

金秋时节,游客在古冶区金山森林公园游玩。万丽丽 摄
厚植文明,幸福家园向美而行
“学习雷锋好榜样……”近日,一场快闪活动在古冶区金山市民广场举办,几名“红马甲”唱起《学习雷锋好榜样》,许多路过的市民被嘹亮的歌声吸引,纷纷停下脚步,有的人跟着轻声哼唱,有的人拿出手机拍摄。
这些“红马甲”是古冶区雷锋快闪小分队队员。“我们以各种方式向市民讲述雷锋同志的感人事迹,号召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小分队负责人介绍。
学雷锋,做雷锋。自1994年起,古冶区坚持评选“学雷锋先进事迹”,并将民间爱心团队吸纳到志愿者组织中,从而在该区建成完整的志愿者队伍,实现了志愿服务“周周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生动局面。
在古冶区胜利道,有全省第一个以雷锋名字命名的街道——雷锋主题街。“街道全长980米,道路两侧集中展示雷锋生平事迹、雷锋日记摘录等内容,大街东口设有雷锋雕像,是古冶区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地标。”古冶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古冶区都在此开展主题纪念活动。
与此同时,古冶区还设有全省首个雷锋精神纪念馆——唐山雷锋精神纪念馆,与雷锋主题街共同构成古冶区“学雷锋”实践网络,通过实物展示、志愿宣讲等形式,让雷锋精神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我们一起来摇呀摇太阳……”9月24日上午,古冶区怡然安养院举办了一场“高龄演唱会”,院长刘华带着十几名老人挥舞双手,齐声合唱歌曲《摇太阳》。
“过去以为来了养老院就是熬日子,来到这才知道,老年生活可以这么丰富多彩!”住在怡然安养院的71岁老人王培兰说,“快乐养老”正改写着人们对晚年生活的想象。
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实现老有所养。在“银发经济”浪潮中,该区以“快乐养老”为内核,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级养老服务体系。(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 见习记者 安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