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7 19:08:5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心灵之约圆满落幕“破茧计划”照亮成长之路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王楠)9月的一个下午,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唐山市启明学校的操场上,为“破茧计划”心理帮扶行动的最后一次活动铺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辉。教室里弥漫着暖意与不舍,“老师,是你们让我知道,我也能成为照亮别人的一束光。”一名受助青少年轻轻地说,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与自信。另一位受助青少年也鼓起勇气:“我现在懂得,遇到困难不要逃避,而要勇敢面对,因为我知道,背后有你们在支持我。”

随着“破茧计划”心理帮扶行动最后一次活动的落幕,唐山劳动日报社心理健康指导志愿者们与受助青少年,用真挚的对话为这段历时半年的心灵旅程画下温暖句点。

这场由唐山劳动日报社与唐山市丰南区丰景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唐山青禾心理服务中心精心策划组织的公益行动,旨在通过“去标签化”服务模式,精准校正青少年的认知偏差,滋养他们干涸的心灵土壤,助力他们破茧成蝶。通过半年创新实践,这场始于破冰的心灵护航行动,用智慧与温度为受助青少年撑起成长晴空,构建起心灵成长的桥梁。

专业体系护航,伦理为基显担当。项目核心团队中的10名心理健康指导师,来自唐山劳动日报社心理健康指导公益团队,均持有省人社部门认证的专项能力证书,并全程严格遵守心理服务伦理与边界。活动启动前,所有成员均签署保密协议,确保受助青少年的隐私与权益。依托“学习—实践—督导”全链条培养体系,指导师团队通过案例拆解沙龙、技术实战工作坊等形式,将理论认证转化为温暖人心的专业服务。“参与‘破茧计划’的过程伴随着我的专业成长,这个项目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同时也有了很多出新的感悟,今后从业这些都是宝贵的收获。”一名参与项目的指导老师对记者表示。目前,项目已累计形成百余份心理咨询记录,为科学评估与持续干预提供有力支撑。

去标签化服务,激活内在成长动能。“破茧计划”项目技术督导李颖老师告诉记者,团队创新采用“去标签化”服务模式,以优势视角帮助受助青少年修通负向情绪带来的内化(如自卑、焦虑)与外化行为(如退缩、社交障碍)。通过动机性访谈技术,强化青少年自身改变的内在动机;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引导他们尝试新的积极行为方式。例如,在破冰对话环节,一名青少年坦言“以前总觉得世界很大,自己很小”,经过半年团体陪伴,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现在我知道,我也能成为照亮别人的一束光。”

科学辅导与持久陪伴,精准浇灌心灵之花。半年来,十余个暖心小组依据精心设计的方案,通过破冰对话、话题互动、认知行为训练等活动,让受助青少年在欢声笑语中敞开心扉。心理健康指导师与大学生志愿者搭档,以“成长观察员”角色,为每位孩子量身定制心理成长方案。项目构建的“成长档案+定期回访”立体机制,确保帮扶效果持续性和长效性。

唐山市启明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破茧计划’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我们始终保持着审慎的态度。为确保活动质量,我们对合作单位进行了多方位考察,并严格要求合作单位遵守伦理保护孩子隐私。通过和专业机构的反复磋商,我们决定采用‘去标签化’方法,摒弃给孩子贴‘问题学生’标签的做法,转而用动机性访谈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优势,激发改变动力。实施后成效显著——孩子们逐渐变得开朗自信,遇到困难不再逃避,而是主动面对。这些变化说明‘破茧计划’不仅纠正了孩子们的认知偏差,还让他们实现了从心理到行为的真正成长。”

社会效应显现,公益力量持续汇聚。随着“破茧计划”圆满落幕,唐山劳动日报社第三期“心理健康指导”职业能力证书考试也正式启动招生。该项目已为我市输送百余名专业心理健康指导师,他们活跃在各岗位和心理志愿团体中,用专业知识传递温暖。同时,项目还为参与者提供就业机会与职业发展空间,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双重提升。

唐山劳动日报社第三期“心理健康指导”职业能力证书考试正在接受报名。考生通过考试后,可自愿加入唐山劳动日报社心理健康指导师团队,团队将提供专业知识沙龙和各种心理公益实践活动机会,陪伴考生自我提升,实现自助、助人的专业目标。

报名热线:18830575119

编辑: 郝毅